2013年5月30日,成都翻开了交通道路史上全新的一页——全国首个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统“双快”合一的城市道路,由图纸化为现实。全长28公里的二环快速路上,公交车拥有独立的专用通道,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独立运行体系中实现快速准点。
20天来,这条路,将成都市民的生活、工作串联在一起,快速便捷、成效立显——高峰时段平均1.5分钟发一趟车,平峰时段为4-6分钟;平均运营速度达每小时27公里,比普通公交运营速度快1倍;全天总班次近1000班,每天20万人次乘坐,是原二环路环线公交日客流量的两倍。至今,已有超过370万人次乘坐二环快速公交出行。
统计数据,是检验工作的标准;群众声音,是评判事物的标杆。通过这两者,20年前修建二环路时的欣喜,在400个日夜的“阵痛”后再次重现,“二环情怀”持续发酵。
情怀的背后,凝聚的是市委、市政府对于“公交优先”的深刻理解: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践行“五大兴市战略”,着力“交通先行”,成都正在加快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的立体公交系统,探索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环情怀,并非一种情绪的宣泄,也不是一个情结的酝酿,它是面对1400万市民民生的情之所系,更是对百姓衣食住行深切关注的“民生情怀”。
便捷的新体验
5月31日,二环路快速路通车后的第二天,“两快两射”工程的主角闪亮登场——清晨6点,第一辆快速公交准时从双桥子北站驶出。
“我来亲身感受一下快速公交到底有多快。”作为二环路快速公交的第一位乘客,毛大爷下车后连声赞叹:“果然快!”原本需要40分钟的路程,乘坐快速公交只用了20分钟。
“乘坐流程很方便,既可自助买票也可人工售票,用公交IC卡更方便。”
“平均1分多钟就过一个站,比普通公交车快多了,就像地面的地铁一样!”
……
时间节约一半,快速公交快在哪里?在运行20天后,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根据运行情况总结出看似简单的原委——封闭运行,没有干扰;没有红绿灯等待时间,畅通无阻;高峰时段1.5分钟发车,平峰时段4-6分钟。
方便与否,乘客最权威——在试运行的11天里,快速公交免费对乘客开放,日均载客量已达20万人次,是原二环路环线公交日客流量的两倍。
快速公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成功之处无疑就是“便民”。
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的快速公交是在既有线路基础上开行的。“它取代了二环路原有的两条环形线路,而这两条线路都是月载客量超百万人次的大线。”为了更好服务市民,从试运营起,市公交集团就派出了由600余人组成的专门服务团队;快速公交线路也配车140台,每日安排发班1000班。此是其一。
便民二,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和调整公交站点,快速公交与地铁换乘,乘客换乘所需要步行的距离不超过150米;而快速公交更与长途客运站接驳,有直达线路抵达市外各地。
便民三,围绕二环路周边,新开行18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可以十分便捷迅速地将在二环路周边居住的乘客摆渡到快速公交上。
便民之外,还有利民。为配合缓堵保畅工程建设,成都公交不仅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开行了44条免费公交线路,在“双快”建成后,快速公交票价体系的出炉则很好地让利于民——采用现有常规公交票价体系,全程普票2元一票制,刷卡5折并享受2小时免费换乘3次的优惠。低廉的公交出行成本,不仅是民生大事,更是二环快速公交成功的另一大主因。
决策的硬底气
5月23日,在新二环正式通车前夕,上百名市民代表坐上了首班快速公交,率先尝了一把鲜。
便捷、漂亮、大气、专业……一连串感叹词后,是市民们“道路通畅了”的欢欣和喜悦。乘车跑完新二环后,谈起20年前二环新建、2小时才骑完一圈的经历,83岁的马从周大爷感慨万分:“有了快速路,成都‘变小’了!”
这一天,距离二环路快速路、快速公交“双快”主体工程动工,不足400天。
彼时,二环“双快”改造在争论声中起步;今日,新二环用通达、快捷,回答了种种质疑,回应了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的期盼。
为什么要进行二环路改造?从两组数据不仅可以看出成都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能看到对“交通先行”的紧迫民生需求——
成都是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二大城市,现在一年的新上牌汽车数量相当于12年前(2001年)的总和。2013年以来,每天新上牌汽车高达1851辆,哪怕是维持现有拥堵程度不变,仅仅是为了满足新增车辆的道路通行能力,全市每天就需要新修双向4车道的道路2.3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需要新修0.9公里。如果不修路,按现在的车辆增长速度,两年零七个月后,所有车辆首尾相接,可以把中心城区道路全部排满。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6公里左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不足10平方米,但每千人拥有车辆却是118辆,加上近年来成都汽车增长比例是道路增长比例的3倍,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成都的城市交通,已如“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
如果连百姓基本的出行需求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谈何“城市得科学发展,群众得真切实惠”!
“必须坚持公交优先!”“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
直面交通拥堵的现实,成都将“公共交通”摆上党委、政府的决策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缓堵保畅,以解决日益突出的民生诉求。
决策并非空穴来风。2011年6月,上海交通专家组曾为成都交通拥堵开出药方,认为“公共交通系统竞争力不够”是突出矛盾,建议“尽快建成快速路网和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等交通骨架设施”。
决策也非闭门造车。成都派出多个考察组到外地“取经”,上海的快车公交、厦门BRT高架让人眼界大开,而这些城市已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经过详细论证和测算,2012年1月,“两快两射”工程总体规划建设方案获得通过,二环路“双快”改造方案由此浮出水面——全长28.3公里的二环路将在底层道路的基础上整体高架,形成一条和二环路平行的、全程无红绿灯的快速环线,47个进出口让社会车辆可快速进出,智能管控也将在桥上车辆趋于饱和时通过采取关闭匝道和远端分流,让高架桥保持畅通。
同时,成都更开全国先河,把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合二为一,在双向6车道的高架桥上,为快速公交设置了两条专用车道,不到一个小时就可跑完一圈二环,这效率,是目前二环路上普通公交的两倍。好处远不止这些,长远来看,二环“双快”还将带来成都交通格局的再度优化。二环快速路将和其他出城射线相连,共同织成一张快速通达的路网;快速公交将实现和地铁、常规公交的无缝换乘,提升成都的公交出行量和公交分担率……
创新的发源地
短短20多天的运行,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二环路13个月“阵痛”后的新生——雄浑的高架桥穿越城市上空,立交桥环岛相交、桥匝相绕,底层道路平整崭新,路中央绿意盎然……
新生的不仅仅是外观,深远的影响更来自内在的不断创新。
全国首个“双快”合一的道路出现在成都。
目前国内修建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的城市较多:厦门几年前建成了全国首条全高架快速公交线路,上海市快速路建设也开始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县辐射;但将“双快”合二为一,共同架上高架桥的,成都开了全国先河。
创新来自对未来民众出行的深层次思考——“构建二环‘双快’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人们的出行结构。”全程参与二环路“双快”规划设计的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强文说,二环路“双快”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车道增加,它的核心是构建以输送人流为主的快速公交系统,其次是构建满足中长距离出行的机动车。
二环“双快”的设计,不仅重点打造独立的公交专用道,更充分考虑社会车辆的出行便捷。
创新来自对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城市功能定位——二环“双快”规划设计了47处进出口,这些出入口把二环路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火车站、机场、商业区、医院等联系在一起。“我们希望未来二环快速路能实现‘上得来,跑得快,下得去’。”
可是,“一个圈”的新二环如何串联起全成都?
创新更来自于对城市发展布局的长远规划——按现行规划,共有19条道路与二环路相交,其中11条为快速路,8条为城市主干道。快速路与快速路衔接时尽可能选择全互通立交,当横向道路遭遇快速路则采用下穿隧道方式,而快速路与城市主干道的交通转换就采用平交路口加平行匝道和定向匝道方式。“车辆通过这些转换节点实现快速转换,不会遭遇红绿灯。”
林林总总,这样的创新在二环“双快”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每一种创新都充分体现出“城市得科学发展,群众得真切实惠”。
一旦一种创新发源于“民生”,那就能具备最强的生命力,就能得到实践最严格的检验。20多天来,平均每天1000班公交车、载着20万人次在二环快速路上往返;更多社会车辆也依托新二环便捷地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大大地节约了交通的时间成本。
这样的创新还在延续!市规划局市政处有关负责人就向记者表示,成都将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三环十六射”的路网,今后市民进出城、在中心城区的交通转换速度都会变得很快;目前正考虑向市民提供公共自行车系统,以解决群众在交通过程中公交站点、地铁站出站后所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此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率。
20多天的时间尽管不长,但一种强烈的民生情怀始终充斥这座城市,“交通先行”战略的成都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情怀还将持续,而成都在服务民生的道路上,努力和创新将永无止境。
实习编辑: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