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从欧盟项目创新中心创建以来,你们接待了多少行业大腕?双方的交往情况呈现出的态势如何?
代伊伶:几乎每周我们都要接待国际行业大腕,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重要客人。这个月12日,我们接待了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的客人;第二天,又与匈牙利的客人,商谈匈牙利国家创新署海外机构落户成都的事情。今年我们已经与近30家欧盟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包括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云计算等项目;估计明年我们将促成5个国家转移研发中心落户成都。在成都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背景下,明年1月,我们还将在欧洲设立代表处,依托境外机构的资源,促进西部尤其是成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企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转移。
成都已具备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成都日报:时常辗转不同国家和城市,您一定对各地的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等方面有着切身的感受。您觉得成都要跻身国际化城市有哪些优势和基础?还有多远的距离?
代伊伶:成都对外交往的活力越来越强,我也经常要到各地出差推进国际合作,办公室随时都准备好了行李箱。成都已经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比如具有战略眼光的城市规划、硬件配套、软件服务、产业发展、以及不断培育壮大的人才队伍等等。
明年《财富》全球论坛将在成都举办,届时成都也将在世界各地的政要、商界精英面前,展示出国际化城市的形象,提升知名度,在全球赢得更多的机会。
根据我掌握的数据,按现在的发展步伐,成都到2015年,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将有可能达到260家以上,成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初步成为西部开放型区域中心。
要更“国际范儿” 成都可借鉴纽约巴黎香港
访谈对象:黄思远[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成都首任会长]
他的小康
“小康成都”首先应该是生态的,绿色的。其次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第三应该是和谐的。最重要的是,“小康成都”还应该是国际的。
12月12日,黄思远以“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成都”会长身份参加我省官方举办的投资交流活动。在活动现场,他专心地听取、记录政府部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并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梳理,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寻找香港企业与当地政府、企业更多的合作机会。
这时,距离“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成都”在成都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作为西部第一家香港商会,它自成立以来积极为两地企业合作服务,会员已迅速发展到150多家,涉及制造业、商贸、金融、物流等广泛领域。“成都商业气氛极其活跃,比如天府新区、‘北改’工程,对我们来说都蕴藏着很多的发展机会。”黄思远告诉记者,香港已成为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重要的贸易伙伴及境外投资目的地。目前,香港在川实际投资额已超过180亿美元,高居第一位,众多知名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川投资发展,而成都则当仁不让地成为香港与中西部经贸合作最密切的城市之一。
黄思远说,香港成都商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信息交流,积极开展活动,加强两地对接,为两地企业家提供合作平台,创造共赢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