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四川借熊猫打造“全球通”名片

2012-11-15 15:31:4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核心提示: “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说,各个城市可以走在前面,从而推动国家形象整体‘走出去’,比如成都利用熊猫这一‘名片’走向国际。”

10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入围选手穿熊猫服饰参加“2012年成都全球熊猫守护使”半决赛。本报记者方喆/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许茹 郭曼桐 胡隽欣 发自成都、华盛顿、新加坡

在伦敦奥运会的街头给你一个大大的“熊抱”、憨态可掬的《功夫熊猫》阿宝身世之谜藏在成都、萌熊猫大跳《熊猫STYLE》……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招募让116万人对“全世界最萌工作”心生向往,也让成都凭借着“熊猫”的影响力有了一张“全球通”的名片。

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野生救援协会”联合举办、目的在于“让大熊猫回归自然”的“2012年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活动,目前正在火热展开,活动最终将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参赛选手中选拔出3名大熊猫保护推广志愿者,并成为“成都熊猫守护使”。

百万粉丝里挑3个熊猫“守护使”

在上海,通过吹飞针游戏测试选手帮助熊猫打针的技巧;在新加坡的哥烈广场,组委会搭建了竹林迷宫,选手在迷宫中进行竞赛以求走出迷宫;在爱丁堡,选手们要在野外完成空中障碍赛,要求参赛者敢于冒险;在华盛顿,一个大型“熊猫”徐徐升起,选手们邀请民众为大熊猫“种竹子”。

9月10日,“2012年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活动在上海启动,截至10月1日24时,全球共有116万余熊猫粉丝报名,其中海外粉丝近4万名。经过网络投票产生96名,先后在新加坡、爱丁堡、华盛顿和上海举行了半决赛,最终的16强于10月28日会师成都,争夺最后的3个席位。三位“熊猫守护使”随后将赴美国、新加坡等全球所有拥有大熊猫的国家和地区,展开“全球熊猫守护之旅”。

对于胜出的概率,有网友进行了核算,认定“熊猫守护使”的胜选几率接近四十万分之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连前NBA球员、著名环保人士姚明也感慨:“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我报名参选,还不知能否胜出”;“X Factor”冠军、英国流行乐坛小天后雪尔•劳埃德也为熊猫的魅力折服,表示愿与粉丝们共同关注“熊猫守护使”。

竞争尽管激烈,却全然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刻板,而是全部转化成为一种简单的、参与性强的小游戏,去到世界各地,走到普通民众的身边,让全世界的人们深刻地记住了“在中国的成都,有可爱的熊猫”。

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力,活动选择了受众群巨大的“脸谱”网站(Facebook)和腾讯网作为页面报名方式。包括2012年伦敦奥运会火炬手、英国前蹦床运动员安内莉斯•韦尔顿也通过Facebook报名,她说:“为了得到这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甚至可以把我的运动生涯推迟!”

“事实证明,我们选择‘脸谱’(Facebook)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它在全球拥有十亿用户,借助这样的平台,我们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我们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2012年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段武熙对《国际先驱导报》说。

华盛顿地铁票上都印有熊猫图案

“你好,我是莉莎,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我支持大熊猫繁育,因为我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个大熊猫。”穿着大熊猫服饰的莉莎刚刚摘下她的熊猫头套,就用标准的中文向大家问好。

当地时间10月16日上午,为期两天的“2012年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北美分赛区半决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华盛顿艳阳高照,在“成都熊猫守护使”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竖立起了一个三人高的充气大熊猫,让其憨态可掬地“坐”在场地一角。入围半决赛的选手们还特地穿上毛茸茸的服装,打扮成了24只大熊猫,捧着白白的大肚子,一摇一摆地走进会场。

2000年以前,对于华盛顿、甚至美国的民众来说,大熊猫还只是中国的“名片”。但是随着“美香”和“添添”的到来,现在大熊猫对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来说,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就连地铁票上也印有大熊猫吃竹子的图案。在这里,大熊猫仿佛成为华盛顿的“旅游形象大使”,很多从其他州前来旅游的美国人,也都是慕“它们”的名而来。

在莉莎看来,大熊猫就是中国的“形象大使”,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象征,而自己也在参选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向世界传播熊猫文化。她还用中文向记者们表示,自己曾经去过中国,和中国有很多的不解之缘,大熊猫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2010年的“熊猫守护使”,艾什莉说,成为“熊猫守护使”的这段时间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也让她更加了解大熊猫、关注濒危动物的繁育保护。对于将有新人接替她的工作,她表示,“尽管我的守护使任期结束了,但我依旧处在这个角色之中,我还会经常和研究基地沟通,或者通过一些方式去帮助他们,帮助宣传熊猫繁育等,而且我会一直致力于这项事业。”

伴随着“美香”和“添添”的到来以及“泰山”的诞生,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熊猫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发自内心的感情。正是这种情感,促使着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传播熊猫知识,感受中国文化,并帮助中国“名片”走向世界。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直击第九届珠海航展

记者感受百姓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