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国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第五个年头。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尽管存在着众多问题和困难,但中国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可以说,五年前中国政府决定“入世”的战略决策已然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开放度及体制改革
中国“入世”有力促进了开放,为政府职能转变设定了时间底线,也为克服体制惰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首先,中国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进一步减让提高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度,而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也使中国进口额增长迅速。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从世界各地以年均超过28%的增幅总共进口了近2.2万亿美元的货物,使世界各国共享了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繁荣。
其次,中国根据“入世”承诺修改完善了国家的法律体系,改善了社会投资环境。5年来,中国总共修改了2000多项法律法规,并废除了800多项法规。其中,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已使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达到、甚至超过了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保护标准。
中国加入WTO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体制诉求,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及各类法律法规的修改促进了中国政府运行方式的变化。WTO所倡导的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理念已经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共识。
促进外贸和经济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在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国民经济却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与世界上一些国家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牺牲经济增长的经历形成了鲜明比照。中国成功的一大经验便是通过有序、渐进地扩大开放,从参与全球化中受益,并以此推动国内改革和经济的增长。
由于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契机,中国成为了制造业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入世”以后,外贸环境的改善更使得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机会,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吸引外资大幅增加。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有力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入世”五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高。
促进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中国加入WTO后,整个经济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已大大加快,同国际接轨已经逐渐形成。目前,中国的商品和质量标准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中国服务行业的做法也正在与国际接轨;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与国际惯例逐渐地一致起来。
当然,“入世”使中国享受到“入世红利”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目前国内收入分配不公、外贸依存度过高、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等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述问题并非是由于中国加入多边贸易体制而引出的问题———恰恰是在多边贸易体制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才面临到上述挑战。我们坚信,中国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公认受益者,只有继续坚持以往融入全球化的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才能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渐进解决上述问题。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