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入世十周年百姓生活篇>聚焦各地
入世十年 广州在开放中加速国际化
2011-11-03 11:45:14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WTO总干事拉米对中国入世十年作出了“中国入世是世贸组织60年历史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双赢事件”的高度评价。有着“千年商都”身份的广州,以入世十年的上佳表现为这一评价作出了最好注解。

昨日,广州举行“入世十周年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十年间,广州外贸总额从2001年的230.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38亿美元;入世后至今年9月,实际外资使用额超500亿美元;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17家。目前广州占全国外贸的1/28,FDI的1/26;外资企业分别完成全市62.3%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70.3%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吸纳150多万人就业;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四成以上,其中国税收入中涉外税收收入规模居各经济类型首位,保持五成以上贡献率。更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仅注重推动贸易、投资、产业的国际化,更注重在市场规则、营商环境上主动与世界接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冠军。

贸易国际化:外贸大市变外贸强市

入世十年,外贸总量每年进阶百亿美元

入世十年来,广州外贸总额平均每年迈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预计今年全年有望突破1100亿美元。昨天的发布会上,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介绍,入世后,“广州制造”加速向“广州智造”迈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齐头并进,众多领域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先后荣获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等认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越来越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2001—2010年,广州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从71.4%下降至53.4%,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却从36.1%提高到66.5%,加工贸易增值率保持在50%以上;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从26.9%上升到41.9%。十年间,广州培育出船舶、液晶显示板两个超2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印刷电路板、汽车及零部件两个超1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培育出100家重点自主出口品牌企业,有609家外商投资企业拥有自主商标,285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和获得授权等方式拥有品牌(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自2006年广州建立服务贸易国际收支统计以来,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从68.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13.6亿美元,年均增长31.6%。2010年服务外包登记合同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0%,执行额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8%。全市登记服务外包企业468家,从业人数超过10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年间广州实现了进出口基本平衡。资料显示,2002—2010年,广州仅有三个年份是贸易顺差,其余年份都是略有逆差。是什么原因使广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进出口平衡?肖振宇认为,这主要是得益于广州2007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鼓励进口的七条措施,引进了一大批资源性、能源性产品,一大批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关键设备和生产线,在保持贸易平衡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到广州生产力骨干项目的包括地铁、机场、污水处理、体育场馆、通讯服务等设施的进口,为广州城市服务功能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州民营外向型企业的表现更令人欣喜:面对入世后的激烈竞争,广州民营外向企业数从2001年7月以前的有出口实绩的13家,增加到11235家,占全市的87.1%,入世期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7.8%,高于同期全市年均增幅近20个百分点。

投资国际化: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17家

入世后,广州投资软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以及外商总部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广州顺势不断引进大项目进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利用外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型。

广州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据透露,截至今年8月,共有2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设立了563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230.3亿美元。随着入世以后服务业领域的不断开放,利用外资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转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服务业利用外资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10年,服务业合同外资是2001年的4.4倍,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飞速发展,成为了制造业利用外资的领头羊。2010年,三大支柱行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制造业实际外资的44.5%,带动制造业实际外资增长16.8个百分点。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搏击过的广州企业,不断积累经验和自信,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开展跨国经营。截至2010年,广州企业共在5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503家境外机构,总投资额达24.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达19.7亿美元,总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26个。

市场规则国际化:营商环境赢世界口碑

广州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冠军

2010年和2011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广州两度荣登榜首。肖振宇认为,这一荣誉充分说明经过入世洗礼的广州,WTO框架下的“非歧视”和“透明度”、公平贸易等原则已经融入到经济法律制度中去,政府管理服务意识逐渐转变,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记者了解到,入世后,广州市外经贸局对有关涉外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清理。充分利用广州市法规政策说明会这一平台,向过万家企业宣讲法规政策210多项。面对直接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涉及外向型企业1200多家的127起各类国际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通过建立贸易摩擦的联合应对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和服务,帮助企业运用WTO规则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话

广州,全球资本追逐财富新“洼地”

入世十年,从面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摸着石头过河”之初到现在,期间成功应对了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挑战,并实现外贸总额每年进阶百亿美元的跨越。广州经历了哪些挑战又怎样克服?

过去十年,广州在不断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引进技术、资本和先进设施等,推动了城市服务功能与百姓生活质量的双提升,并且在城市营商环境上获得世界口碑。这些对于未来广州又有哪些经验和启发值得沉淀?

昨天,在发布会现场,记者采访了有着多国留学背景、主政广州市外经贸局8年多的肖振宇博士,请他详谈了“入世”给广州带来的变化。

南方日报:加入WTO十年来,广州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你看来,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肖振宇(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下同):我认为最深刻的感受有两点:第一是要顺应世界潮流,遵循规则、善用规则。入世以来,我们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对外经贸有关法规政策进行了清理,充分体现了透明、公平、公正、公开和非歧视的原则。我们加大了向企业宣传WTO规则的力度,主动与国际议事规则、贸易规则接轨,积极协调动员企业运用WTO规则参与应诉,帮助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维护合法权益。第二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动创新突破。广州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入世后,我们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续写了多项“全国第一”,包括在全国第一个成立落实CEPA市场准入政策的“穗港落实CEPA市场准入协调小组”,第一个与香港投资促进署在境外举行联合招商,第一个到香港发布内地城市外经贸白皮书,在全国率先推出鼓励进口的七条措施等等。

南方日报:回顾这十年,广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肖振宇:十年来,我们坚持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始终把广州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系在一起,密切关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开放发展战略。把目光投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世界500强等龙头企业的“雁群效应”,实现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

我们高度重视要素禀赋变化带来的机遇,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政策措施,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近年来,针对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和本市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使“广州服务”成为跨国企业追逐财富的新“洼地”。

南方日报:相比较其他城市而言,广州与世界接轨有着毗邻港澳的天然优势,广州在参与融合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怎样用好“港澳牌”?对广州又带来了哪些推动?

肖振宇:广州的外向带动发展模式,首先是通过港澳这个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实现的,通过港澳,广州将贸易促进网络和招商网络延伸到世界。十年里,广州抓住CEPA系列措施的相继出台的机遇,不断推进与香港、澳门的产业融合。穗港澳三地通过产业深度合作、资源优势互补,已经形成了互惠互利、互依互存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断丰富。

在与港澳的紧密合作中,广州不仅在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中把握了机遇,更重要的是,广州借鉴了港澳的国际化经验,学习了国际经贸和营商规则,提升了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转变了外经贸发展方式,增强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优势。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于姝楠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产品篇
>> 详细

各地新闻
如果你在网购车票时,用的不是有效的二代身份证,而是其他证件,仍需提前到车站售票窗口或代售点售票窗口换取纸质车票。杭州南站因未安装进、出站自动检票机,在网站购买的电子客票需到车站售票窗口或代售点售票窗口换取纸质车票,旅客需凭纸质车票办理进、出站检票手续。>> 详细
点击排行
  仲祖文:抓住换届契机大力选拔配备优秀女干部
李源潮勉励新任县委组织部长 坚决抵制用人潜规则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