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入世十周年——行业篇>制造
变"制造的中国" 为"创造的中国"
2011-09-26 16:07:37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入世”五年以来,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入全球生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但在现行的全球生产体系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由于无法占领价值链生产的高端,而不得不凭借其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进入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处于非常不利的国际分工地位。因而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低水平地参与全球生产的旧方式,在“入世”后过渡期中,实行多层次、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战略。具体体现在:

1、需要高度重视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提高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水平。世界各种资源集聚中国,必须要充分利用中国国内市场大的优势,增强国际产业转移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完备的市场标准体系,扩大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并吸取拉美的教训,防止丧失经济自主性,把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未来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正逐渐转向服务业领域,因此要高度重视吸纳服务业外包,加强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

2、注重吸引外资的质量和结构,实施以产业为导向的外资政策。“入世”后过渡期的中国,应该强调的不再是外资的数量而是吸引高质量的外资,因此必须使外资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来源实现多样化,同时壮大国内资本的力量。此外,在外资掀起以巨大中国市场为导向的新的投资热潮阶段,中国应该把握产业政策和导向的主动权,利用资本跨国流动下新的全球产业转移机会尽快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

3、加强关联,延伸制造业价值链,提升价值增值效应。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不能由于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低而否认参与新型国际分工、承接发达国家加工制造环节转移的经济合理性,也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个下游生产商的角色,而是要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基础上,由下游生产商向上游生产商推进,逐步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加工增值能力。

4、承接产业转移与对外转移相结合,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在健全的开放经济中,单纯被动地承接产业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一个双向循环机制,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有竞争力的高级要素。中国之所以不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比较有利的地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其中的关键。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和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质的变化———使“制造的中国”跃升为“创造的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于蕾)

联合国采购:“中国制造和服务”尚需加力

新华网:正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上,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带给中国企业的采购清单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但是,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去年面向全球的直接采购金额有83.3亿美元(55%为货物采购,45%为服务采购),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仅占1%左右。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联合国采购,“中国制造和服务”尚需加力。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许银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
>> 详细

各地新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百年历程,精辟论述了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真诚召唤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详细
点击排行
  商务部公布机动车强制报废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九大措施支持小型企业脱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