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入世十周年——行业篇>制造
“中国制造”:期待力争上游的一次“鱼跃”
2011-09-26 16:07:37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生产成本的过快增长,就可能抵消劳动生产率的优越性中国企业要想获得“话语权”,只能向产业链的上游走,获取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毫无疑问,难度会大于中国以往任何一次产业升级。”广东社科院科研处处丁力说,“这将是‘中国制造’一次惊险的飞跃”

据第一财经18日报道,刚到夏威夷2个月的新移民米雪·梁(Michelle Leung)很快养成了一个与当地许多居民同样的习惯:每周一次开车30分钟前往郊区的超市进行疯狂采购。在她拖回来的硕大塑料袋和牛皮纸包里,餐具、毛巾、卫生纸、衣服、食品和调味品堆成小山,这些东西上面总有一个标签在晃来晃去:“中国制造”(madeinChina)。

谈起她所去过的夏威夷几个大超市,米雪·梁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几乎你能见的,你所能想的,90%都是‘中国制造’。”

然而,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像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的时候,也在无形中蕴藏了危机,这其中有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也有国际贸易大环境改变所造成的影响。

“中国制造”的软肋

中国制造的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大约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等等。在多个行业中,中国都位居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这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中国制造”,具有一种共性的生产模式:利用自身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受国际大企业委托进行生产,具体如下:

美日欧国际品牌商(或大型零售商)定出技术标准,按照效率原则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企业发出订单;

日本、东南亚、中国港台等地的企业成为订单的第一承接人。研发、创新和部分生产环节被留在当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则转移到中国内地、越南和印度等地,利用当地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进行贴牌生产;

贴牌生产的企业组织完成最终的生产过程:其资金有的来自日本、东南亚、中国港台,有的则是本地民间资本;生产资料有的从境外采购,有的在中国境内采购,劳动力则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村;

产品经过品牌商指定的检验机构认可后,被贴上品牌商的标签,沿着品牌商所掌控的销售渠道被摆上世界各国市场的货架。

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这种贴牌生产的“中国制造”模式为中国GDP及外贸的快速增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十五”期间,最具“中国制造”特色的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出口额中所占比例为55%左右。其中广东省以其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贴牌生产最密集的区域。

经济学家们看来,中国内地有效利用了劳动力及其他资源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受惠;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在“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下,中国代工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费——根据广东省2004年的相关统计,这类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2.8%。却将耗能过大、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留给政府解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已有人探讨‘中国制造’模式的转型问题,时至今日这一转型仍未能完成,而危害却已经袭来。”广东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
>> 详细

各地新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百年历程,精辟论述了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真诚召唤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详细
点击排行
  商务部公布机动车强制报废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九大措施支持小型企业脱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