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优势农作物培育四大主导产业
循化县委、县政府领导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循化县有效整合少小民族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各项惠农支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和群众经营特长,着力培育以线辣椒、核桃、花椒等种植为主的种植业,以苹果、葡萄、杂果为主的庭院经济,以牛羊贩运育肥为主的养殖业,以餐饮业为主的劳务经济,培育了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今年,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34890万元。其中,农业完成投资950万元,实施了特色作物种植基地建设、农技推广、设施农业等项目;畜牧完成投资2001万元,实施了养畜暖棚、动物疫病防治、草原“四配套”等项目,发放“西繁东育”贴息贷款1330万元;扶贫开发完成投入3637万元,实施了四个绝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青海省“西繁东育”计划正式启动后,循化县积石镇大别列村作为当时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被列为牛羊育肥项目的重点扶持对象,全村共发放60户,享受到了300万的无息贷款;积石镇新建村种植线辣椒670亩,蔬菜100亩,苗木林地190亩,投资35万元建立了300亩优质核桃基地;实施了投资150万元(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无偿援助100万元、群众自筹50万元)的绵羊养殖项目和投资63万元包括奶牛养殖、提灌站维修及线辣椒基地建设为内容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项目。同时,以统分结合、股份合作制的模式组建了养殖基地,并成立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协会,已开始发挥各自效益。此外,投入190万元,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投资1033万元,实施了查汗都斯等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369万元,完成了31个综合村部建设。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目前,循化县已初步形成了川水、浅山、脑山等区域化种植及产业带,使特色种植业结构向区域化、优质化、特色化方向迈进,带动了全县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涌现出一批“辣椒村”、“花椒村”、“核桃村”、“胡萝卜村”等专业村,尤其是仅以“两椒一核”为“一村一品”的乡村就达到了67个。据统计,2007年仅辣椒、花椒、核桃三大特色产品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86万亩、3500亩、4700亩。全县特色作物及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99万亩,特色种植户人均增收700元以上。
狠抓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记者在积石镇新建村采访时看到:一家一户都以规划为龙头,通过规划这根红线将屋、水、电、路及公共设施统筹安排,科学合理规划,营造宜居环境。村民们以空前的热情投身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坚持“规划先行、一户一宅、严把标准”,新建村道基本达到了靓化、洁化、净化、绿化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循化县将各乡镇30%的村确定为整治村的基础上,将县城、乡镇驻地周边村、旅游景点所在村、寺院等纳入重点整治责任区。突出整治了乡镇机关、学校和农户门前屋后的“脏、乱、差”问题,乡村道路路面损坏、积水和影响农民出行的乱堆乱放问题,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白色污染”的问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垃圾、污水乱堆乱排问题等四个重点问题。他们采取乡镇具体指导、部门上下联动、村民出工出力、领导督促检查的有效整治方式,共平整乡村道路13公里,拆除主道乱搭乱建建筑物164处、残垣断壁160处、棚圈82处、路障193处;清理农田四周、灌渠、边沟各种垃圾460方,购置垃圾清运车4辆,共设垃圾处理点6处、垃圾箱64个、改造厨房760个、卫生厕所326座、大门132个,98%的农户对庭院、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全县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在组织新建村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县财政从100万元示范村建设资金中安排51.5万元,对实施大门、围墙、厨房、卫生间改造的农户户均奖励补助5000元,并给每户奖励太阳能热水器一台,总价值达24.7万元;投资6.6万元完成了农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安装了15个垃圾箱;投入7.5万元给所有农户配备了太阳灶,兴建示范性沼气池5座;投资10.1万元改造了15户五保、低保、灾民、残疾人户的危房。全村投资48万元完成了集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医疗室、警务室、篮球场和村级小型广场为一体的综合村部建设,并投入10万元布置了村部各活动室,配齐了办公设备、体育健身器材、阅览设施、图书3000册;投入50万元新建了村中心小学教学楼。此外,该村群众自筹建房资金达300万元,年内99%的农户可以完成新房建设和旧房改造任务。为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循化县多方筹措32万元以“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了对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他们在制定完善全县154个行政村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实际,逐步修订、完善了村容整治制度,明确了整治重点、奖罚措施。全县各行政村均成立了村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村还组建了卫生监督队或环卫队,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定期对村容整治情况进行评比,初步建立了村容整治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庄面貌和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