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湟中县把民生工作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多方筹措资金,给农民建新房、给学生盖校舍、为群众解决看病就业难等诸多问题,真正让全县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请看报道——
今年入冬前,湟中县3150户的农民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建或改建的住房,而住进新房的农民们只出了其中的一部分资金。这是今年湟中县为群众办的33件实事中的一件,仅此一项的投入就达1.5亿元,在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中,县政府拿出了504万元,这相当于该县全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湟中县从西、南、北三面环围着省会西宁市,总人口45.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4万人,堪称全省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历史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湟中县是省内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县份之一。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时,全县有贫困村264个,贫困人口26.9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3.2%。
县民政局局长杨永德说,在今年进行的农村贫困群众危房调查中,全县共核实农村危房9000多户,浅脑山地区的危房则占了大多数。
再困难也要首先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同时,从县财政中挤出504万元,力争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最终使3150户困难群众住进了放心房。
“湟中县委、县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把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落到实处。”县委书记白民德坚定地说。
在湟中县,无论城镇还是乡村,这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最好、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仅在2009年,湟中县就争取教育资金6535万元,对全县13所学校校舍进行了改造;落实“两免一补”,为义务教育阶段5.75万名学生免除杂费及学生公用经费1192万元,免费发放219.6万元的教科书;为4528名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18.7万元,为近1.9万名非寄宿制学生发放学习补助金39.99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06名,发放助学款61.2万元。
看病难曾经是困扰农村和农民的难题,如今的湟中县已有99.61%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共筹集基金3939万元,其中农民参合资金755万元,中央及省市县四级财政补助3184万元。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已为22.88万人报销医药费用3045万元,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的看病压力。同时,今年还投资455万元,完成了群加、甘河滩、土门关3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投资310万元在2500个村修建了卫生厕所。这看似点点滴滴的小投入小项目,解决了农民生活中的大问题。
湟中县人多地少、工矿企业不多,农民务工难,城镇居民就业难。针对全县劳动力低学历、低技能、劳务品牌少的特点,就业培训保障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培训方式,不断加大订单培训力度,积极宣传和鼓励辖区内的劳动者参加培训,目前已完成城乡劳动者共培训3744人次。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48462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30977人,实现劳务性收入5.86亿元。
同时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目前已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165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2人,帮扶112名“4045”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并为162名公益岗位人员办理社保补贴89.01万元;为62名社区见习大学生发放社保补贴25.8万元;为231名“4045”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保补贴68.4万元……
人口大县=民生大县。财政收入仅有5000多万元的湟中县撑起了让45万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重任。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