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站在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讲坛上,发表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全球重大问题的看法。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首次亮相。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的这次出访,不到5天的时间,胡锦涛主席出席的会议还有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以及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涉及的议题都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今天的世界格局已发生了改变,无论是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还是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没有中国参与都无从谈起。”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评价,正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共识。
60年历史,波澜壮阔;60年跨越,铸就辉煌。在世界的坐标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努力突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60年间,新中国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一扫屈辱外交的历史,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并屹立在国际舞台的中央
60年的中国对外关系史,是一部从努力突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台上,苏联驻华临时代办齐赫文斯基沉浸于新中国成立的兴奋中。几小时后,他收到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希望得到世界上所有友好国家承认的信函。
“第二天,苏联政府即来电表示承认并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91岁的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至今对60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
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摆脱百年屈辱、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东方大国,需要以自己独特风格的外交,坚守独立自主方针,确保国家的安全。
面对东西方冷战格局,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政策,在同旧时代彻底决裂的基础上,构筑新中国对外关系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是我们不主动开放,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们封锁禁运。采取‘一边倒’,新中国确保了国家安全,经济得到了发展。”当代中国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丁明说。
相似的命运,更容易有共同的语言。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明确发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声音。
1954年4月18日,印尼万隆,身着深色中山装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十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在场所有人的热烈响应。
相似的命运,更容易有共同的行动。面对西方持续的封锁,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兄弟般的友谊。
在一些大国断然拒绝援建坦赞铁路的情况下,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毅然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历时6年、耗资9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这条“东非交通大动脉”。
“这是对当时非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曾连任三届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的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说。
人们至今记着那历史性的一幕——
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各国代表全部起立,高高举起双手向四周欢呼,会场充满兴奋的龙卷风——合众社的报道,记述了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场景。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外交活动的范围从此扩展到整个国际舞台,而此前是被局限在半个舞台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说。
国际大气候的变化,终于融化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4个月之后,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实现了“跨越大洋的握手”。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顺应时代潮流,20世纪70年代,早已期待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全部与中国建交或实现关系正常化,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全面走向缓和,这为改革开放的推进开辟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在世界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从南海边的蛇口小镇设立工业区引进外资开始,到创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利用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到吸引外资在华办企业;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中西部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2001年11月11日晚,中国对外开放又一个关键性历史节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喜来登饭店,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郑重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文本的最后一页上签名。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新中国60年的进出口总值,71%是2002年以来的7年里实现的。至2008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9000亿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的6.4%,位居世界第三。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步伐也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年均增长60%以上。在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显著增长。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国际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的目标,着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倡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60年的对外关系史,为新中国在世界的坐标上划出了一道亮丽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