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峥嵘岁月,60年光辉历程——看好中国,看好未来,“中国道路”魅力四射
100多天前,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伦敦召开。人们惊讶地发现,峰会新闻中心的高墙上,从左至右依次悬挂着3个时钟,分别显示着“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这一意味深长的细节,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分量”。
从战胜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从圆满完成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到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近两年,在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中国反应之快,效率之高,组织动员能力之强,民族精神之伟大,无不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实力和凝聚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8月中下旬的一天,又一次来京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美国作家罗伯特·库恩博士饶有兴致地对“中国道路”进行了概括:“这是一个新型且系统的发展模式,它包括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非公有制经济下的自由市场,依法治国,鼓励科技创新,充实文化和精神领域,爱国主义和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环境保护,关注民生,以及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一系列民生措施,等等。”
倾听岁月的脚步声,回首走过的道路——“中国道路”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校学生比例为73.5%,比5年前增长8.5个百分点。高校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整体上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欧华联合时报》对“中国道路”赞赏有加:“中国人民从上百年的屈辱、牺牲、奋斗的历史中找到和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今年8月出版的《时代》周刊文章说:“中国将不会走任何旧超级大国的老路。中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倾听岁月的脚步声,回首走过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中国道路”,看好中国的未来。
总部设在纽约,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凯威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正筹划在上海、广州、成都设立分支机构。
“一说到中国,我们的合伙人的眼里就‘闪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约翰·瑞皮萨迪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近年经济高速发展,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这引起了美国金融界和法律界的高度关注。我们律所的合伙人每年都会来中国很多次。中国的成长,就是我们的机会。”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故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许多足以自豪的伟大成就。未来,中国的成功将会继续。”
倾听岁月的脚步声,回首走过的道路——“中国道路”究竟能产生怎样的吸引力,60年来的两次归国潮成为鲜明的例证。
60年前,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震撼着海外莘莘学子的心灵。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留学人员冲破重重阻碍返回祖国。新中国60华诞到来前夕,这位98岁的老人回忆起往事,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近年来,又一次归国潮风生水起。“我不回国谁回国?只有在自己的祖国,我们才能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曾经率领科研团队破译人类基因组“中国卷”,在基因研究领域作出一系列贡献的杨焕明院士说。
60年光阴荏苒,一代代留学生负笈归来,将理想与抱负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作出了特殊历史贡献。
一股“中国热”正在席卷世界:学习汉语成为许多国家年轻人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资本论》在一些西方国家热销,社会主义成为更多专家研究的对象。
近年多次前往国外考察的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说,“中国道路”的探索,让21世纪困于诸多发展难题的人类社会,在“拉美模式”“休克疗法”等若干探索之外,看到另一种可能——将现代化规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可能,将世界文明潮流与自身发展进步相结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