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字当头,从严从实,是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作为上级活动办公室和督导组以及上级党组织,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有关整改方案、计划、清单,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非常有必要,但是,这只是从严从实的一个方面,要想保证整改落实不“落空”,必须走出材料往来、避免文件旅行,将有关措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并自始自终不能忘了群众参与、群众评判。特别是在全面总结的扫尾阶段,更加要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来对整改落实的效果进行评价、验收。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而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理所当然成为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员,并且要作为监督员和裁判员。如果说,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内的一次政治大考,那么,群众就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只要群众不吹结束号、不敲终场铃,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就必须认真答题、务实作为。任何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行为,都将受到群众的谴责和批判。
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干部转作风。而干部的作风转变,不能脱离群众实际,尤其不能局限于文字游戏、文件旅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材料先行、文字过关,不管工作做得怎么样,也不论整改是否务实管用、到位到边,只要过了“材料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或认可,便认为大功告成。这样做,说到底,还是唯上不唯下、唯虚不唯实,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翻版。在整改落实问题上,绝不能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对付官僚主义。而要摒弃这种思想和行为,必须将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身上,以群众的眼光看问题、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否则,群众不会满意也不会答应。
干部作风正不正、整改措施实不实,固然要落实到材料上、文字中、总结里,但更多地要落实到干部的行动中,并且要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干部的真转实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活动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一开始,就必须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并且要真开门、开大门、常开门,特别是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上,尤其不能将群众孤立起来,满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那里“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我标榜”,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和渠道,将有关整改方案、计划、清单等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在此基础上,要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邀请群众来评议、评判,凡是群众不满意的整改措施绝不收兵、决不收尾;凡是群众不答应、不支持的整改项目坚决不付诸实施。
毋庸置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前后衔接、上下联动、梯次展开的一次党内大练兵、大检阅、大检修、大提升,并且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同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这就要求各级各地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决克服“过关”思想,防止“闯关”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并且越是到了后期,进入作风建设新常态,越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且要请群众来参与把关,从而使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不跑偏、不落空、不务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促进作风建设新常态尽快“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