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月20日讯(记者吕冰 刁云娇)2月19日,“全国主流网媒看广东”一行参观了佛山市的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新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是佛山制造业提升“质”以及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中德工业服务区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级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通过中外产学研合作,把“佛山制造”提升到“德国制造”的水平。
对中德工业服务区的探索,只是佛山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向低调务实的佛山,忽然一下子引起了关注中国发展动向的海外媒体的关泛注意。原因是这个“中国先锋城市”的诸多改革实践,被认为与三中全会提出的廊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与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开始合作,研究佛山的经济增长案例,希望透视佛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为中国的下一步改革提供城市层面的经验及教训。
该项目采取了一个“123456” 的分析框架:一个城市——佛山;两个主体——政府和市场;三个秩序:经济,社会和生态秩序;四个分析层次——微观、中观(制度)、宏观和元观(系统);五个发展阶段——1949-1978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979-1991(改革开放初期)、1992-2000(出口导向的增长)、2001-2012(中国融入全球经济)、2013-2025(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创建新的增长秩序);六个市场或供应链 ——(1)产品市场及供应链(2)土地和房地产市场(3)基础设施供应链(4)金融服务市场及供应链(5)人才市场及供应链(6)政府服务供应链。
该研究框架把政府和市场视作硬币的两面。政府提供市场运作需要的产权基础设施,包括界定与注册产权、提供产权交易平台、保护产权、化解产权纠纷、监管金融市场、及提供宏观经济管理等制度。于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不再是“多一点政府还是多一点市场”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提供支撑市场发展秩序的制度框架。在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中,了解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演进对企业决策者和政策决策者都非常重要,也是这项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