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共有各类中小学校约38万所,校舍217万栋,建筑面积14.5亿平方米,学生人数约2亿。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丁烈云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舍抗震防灾能力的提案。
丁烈云委员认为,当前中小学校舍抗震防灾工作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个是抗震设防等级每提高一个烈度,工程造价将增加15%至25%。由于地震灾害发生的偶然性,不可能无限制提高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二是校舍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功能特性需要重新认识。他举例说,如遇地震等灾害,房屋可能不会倒,但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倒塌、装修吊顶及设备等的掉落可能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此外,在防震减灾规划中,学校一般还作为应急疏散中心,这就要求地震后校舍建筑功能不能中断。
为此,丁烈云委员建议,国家应研究制定更科学、更安全、更合理的校舍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对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应当从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转变,保证校舍在大震作用下的建筑功能。在抗震防灾技术中,除直接提高建筑结构承载力外,还可以应用建筑隔震等新技术、新产品,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政府可以对采用隔震技术的新建校舍以及采用减震消能技术进行抗震加固的既有校舍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以鼓励建设单位积极采用先进抗震防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