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踢出一亿年前恐龙化石
体长约15米 辽宁迄今发现立体保存最完整
挖掘现场。网络截图
朝阳北票大板镇孤家子村哑巴沟组一名村民在自家地头发现了一块“石头”,后来仔细查看,发现像骨头,送到相关部门后,专家初步判定为恐龙化石,距今1.26亿年。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抢救性挖掘。
昨日,记者通过北票国土资源局了解到这具恐龙化石发现的经过。 4月28日,孤家子村哑巴沟组一名村民在田间耕作,走到地头的时候,发现脚下有一块“石头”,他没在意,将“石头”踢到了一旁。刚走一步,又发现了一块。
怎么原本是土的地里会出现这么多石头?他拿起“石头”仔细查看,发现“石头”好像是什么动物的骨头。
“会不会是化石呢? ”村民抱着这样的想法连忙将石头送到鸟化石管理处。工作人员确认是化石,随村民到现场查看,确认为恐龙化石,随即派专人保护起来。
目前,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对化石进行抢救性挖掘。据在挖掘现场的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教授周长付介绍,本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初步判定为距今1.26亿年前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体长不少于15米,是植食性恐龙,目前已经露出4节颈椎骨,背椎尾椎等有待进一步挖掘。
从露出的化石推断,这是辽宁省迄今发现的立体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恐龙化石,为辽宁大型蜥脚类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周长付表示,化石产出层位可能为义县组底部的陆家屯层。以往在义县组的地层也发现过此类恐龙化石,基本上都是以压型为主的化石,即便发现过立体的化石,也都是零星的牙齿等。这次发现的化石立体保存的完整程度远远超过以往,它提供的骨骼信息也更为准确,更利于研究其骨骼形态特征,以及进一步判断其分类位置和系统演化关系。
朝阳境内化石资源丰富,主要产生于1.2亿至1.5亿年前,为生命进化史上的关键时期——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对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