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8名,江苏、广东、北京三省市为前三名。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该蓝皮书对2012~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
辽宁连续两年位列第八
报告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时间跨度为2012~2013年,评价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争夺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
2013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较之前一年,辽宁的位次没有变化。
报告显示,东北地区3个省份相对于其他地区,2013年竞争优势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吉林省下降了1位,但黑龙江省的排位与辽宁省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省域统筹协调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统筹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在这一体系评价中,辽宁位列第8名。在子指标协调发展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3位的省、市、区依次为: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政府作用竞争力辽宁第四
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政府发展经济竞争力、政府规调经济竞争力、政府保障经济竞争力。
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政府作用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辽宁省、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河北省。
在政府发展经济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江苏省、福建省、天津市、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上海市、河北省、河南省。
在政府规调经济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浙江省、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吉林省、辽宁省、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黑龙江省。
在政府保障经济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广东省、海南省、北京市、浙江省、辽宁省、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另外,在市场化进程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广东省、辽宁省、山东省、上海市、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
辽宁环境竞争力第七
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竞争力和软环境竞争力。
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发展环境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重庆市、山东省。
在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辽宁省、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
在软环境竞争力方面,2013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青海省、江苏省、辽宁省、福建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
辽宁经济结构竞争力第七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九大指标体系,分别为: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力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等指标。
经济实力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经济外向度竞争力、工业竞争力四个方面,2013年辽宁省都位列第七位,服务业竞争力位列第8,企业竞争力没有进入前十名。
另外,在资源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方面,辽宁也没有进入前十名。
在财政竞争力方面,辽宁位列第9名,金融竞争力辽宁排名第10名。
另外省域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在这三个方面,辽宁的位次都没有进入前十名,综合排名第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