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从“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基本道德准则入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仁、义、诚、敬、孝”为主题,开设道德讲堂3000余场。积极推荐沈阳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在全市社区、学校、窗口行业普遍建立“善行义举榜”和“好人榜”。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全市13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面建成。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定期向社会发布诚信“红黑榜”,引发社会关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广泛传播节俭理念,实现宣传全覆盖。
优化生活环境,建委、城建、行政执法、公安、民政、交通、食药监等部门,下大力气对“两站一场”、乱排乱倒、沿街乞讨、食品药品安全、小广告、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了整治。调动全市环卫、养护等工作力量,加大对183条主要街路、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保洁力度。科学建设公交场站108处,公交站位3358处,方便市民出行。投入资金,完成对1502个老旧、弃管小区的改造。建立社区维修基金、设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会救助、保险、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城”工作,沈阳市每季度委托第三方对各城区、各窗口行业的文明程度指数进行测评,成绩通过简报或媒体向社会公布。组建创城工作巡检督查组,对工商税务、燃气水电等23个窗口行业、80多个街道、600多个社区的公共环境进行了全面专项督查。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对全市主要干道、广场公园、集贸市场等万余个实地考察点位进行两轮专项排查,共查找解决问题7000余个。
通过三年“创城”实践,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达到92%以上。全市实现了城市环境大整治、秩序大改善、文明水平大提升。今年年初,沈阳市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小组的全面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