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省教育厅公布了94个2014年首届学生进入毕业学年,以及2013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专业的评估结论,其中76个专业的评估结论为“合格”,18个专业的评估结论为“基本合格”。评估结论为“合格”的专业转为正式专业;评估结论为“基本合格”的专业,将限制招生规模,并在一年后复评。
这次被评估为“基本合格”的18个专业多数为理工大学的中文专业、工业大学的金融专业、海洋大学的视觉设计专业、外语大学的美术专业等,仅从字面来看,就给人一种错位的感觉。
其实,这种错位与前些年许多高校办学追求大而全的目标有关。为了有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质量,我省教育部门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改革的路子,构建省级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实践探索,我省开展的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和“新设专业评估”为主的质量监测和保障工作日趋完善。该项工作针对高校专业设置雷同、优势特色不够突出的实际,以评价为杠杆,不仅把脉,而且开方,促进了高校理性地为本科专业“瘦身”、“健体”。目前,全省累计参加评价专业布点达1145个,占省内65所本科高校2245个专业布点的一半以上,覆盖在校生达70%。
同时,我省探索了政府主导、专家组织独立负责实施的“管办评分离”的组织机制,省教育厅先后成立了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和38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进行专业综合评价时,专家不进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采集、汇总、计算、分析,采取对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主、专家的定性判断为辅的方法。
我省采取的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改革,以及连续三年提出建议高校暂缓增设专业的“负面清单”,建设专业信息平台并面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目前,已有25所高校正式向省教育厅提出78个专业停止招生的报告,其中18个专业已经正式向教育部申请撤销。
通过分析发现,停止招生和申请撤销的专业大部分是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时期,一些高校为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而盲目增设的,已不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不利于学校办出优势特色,如部分工科院校开设的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表演等专业;还有37个专业是重复布点较多,在校生规模较大,近些年社会需求渐趋饱和,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我省控制增设的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为集中优质资源,办出特色和水平,部分学校还停招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由旧《目录》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拆分”出来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