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环境监测养成“职业病”出差也盯空气质量数据

2014-12-17 10:39:00 来源:大连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环境监测养成“职业病”出差也盯空气质量数据

包娜仁总在监测中心里忙忙碌碌,时刻关注着空气污染物的指标和浓度,一刻也不敢大意。

  文本报记者刘蕴哲 实习生石鹏 图本报记者高强

她叫包娜仁,是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在总采访环保新闻的媒体同行眼里是个“大拿”,能把枯燥的污染物数据和冰冷的监测仪说得通俗、生动。说话慢声细语、有条不紊,一头齐耳短发,是她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包娜仁总在监测中心里忙忙碌碌,目光时刻关注着空气污染物的指标和浓度,一刻也不敢大意。

我从1984年开始从事空气质量监测。媒体记者最近联系采访,总是关心空气污染情况、PM2.5浓度。走,我带你去瞅瞅监测设备。

来到星海监测子站楼顶,记者看到,好几根采样管竖立在楼顶,管上戴着圆锥形“帽子”,防水是帽子的作用之一,空气样本是通过这里采集的。看到记者对采样管“帽子”下的盒子感兴趣,包娜仁解释说,这部分叫切割头,空气中只有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才能经过这个切割头,进到仪器内部、接受分析,经过复杂过程,最终得出污染数据。

我觉着,最近两年,联系监测中心、要求采访的记者人数更多了,这说明环境质量越来越被市民所关注。又到冬天了,大连城区空气质量污染天数这时候总要比夏天多一些,不少人都问我这是咋回事。因为居民冬季要采暖,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跟夏天比增加了,当天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空气污染会加重,而且大连还会受京津冀雾霾的“骚扰”。

1995年,我调入了环境监测中心,之前在西岗区环保局也是做空气质量监测。1984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大连还是手工采样呢,人工采集空气样本、再做数据分析。再看看现在,监测子站里用的都是自动监测设备,全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数量是22个,而1985年那会儿只建成了5个。更先进的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也开始运行了,它具备污染来源分析能力。监测手段、水平和过去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尤其最近两年,变化最大,监测能力跃升,才能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监测站里,有十二三个人负责空气监测,一旦遇到重污染日,大家就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状况。干我们这行的,都有“职业病”了,不管出差到哪儿都要盯着人家的空气质量数据。上次在广州调研当地的超级站,我第一反应是瞅瞅当地的数据,在心里和大连做个比较。

不管珠三角,还是长三角、京津冀,都是国内雾霾相对严重的地区。我儿子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现在在杭州工作。我现在看空气污染数据时,既关心大连的,也在意杭州的。遇到杭州空气污染严重时,就发个短信提醒一下孩子,让他多注意身体,出门戴个口罩。

你看,我在自己手机里下载了一款空气质量查询APP软件,是我们环保局开发的,手机软件市场里都可以搜到,能查到身边的实时空气质量。电脑不能随时随地开启,这手机软件就可以随时用了。跟你透露个好消息,大连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有希望在明年建成,将来可以向市民发布未来1天、3天、7天的空气质量,让市民对空气质量更有谱,合理规划日程安排。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青岛大学生喂养校园流浪猫被赞爱心“奶爸”

上海黄浦江滩涂现“垃圾带”

黄河壶口瀑布现“冰瀑玉壶”景观

北京五环外“垃圾村”里的拾荒者

精彩热图

边防战士零下30度苦练兵 身披冰铠甲如“兵马俑”

北京地铁里程全表首次公布 查询可精确到米

南中国海上的西沙渔民

成都一公交车失控冲撞路人 已致2死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