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星好友张烨李小萍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我今天是代表我自己和黎星的一个多年的亲密朋友张烨发言。

我是在十年前一次媒体人士聚会时认识黎星的。她当时陪着一个美国女教授,介绍大家跟她认识,耐心仔细的向她解释大家正在议论的各种话题。我当时就对她印象很深,觉得这个人很漂亮、热情,对人诚恳,很爱帮助人。

张烨所在的亚洲基金会很早就和中国日报有合作关系。她们的缘分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九五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前,张烨当时在福特基金会工作,福特资助的第一个女记协赴美代表团就有黎星、熊蕾等。代表团从美国回来后,到张烨办公室来座谈。那次见面给张烨印象特别深刻。黎星微笑着伸出双手,自我介绍说她是中国日报社的黎星。那时的黎星特别漂亮,皮肤白净,长发披肩,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她的美丽,聪明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张烨,在那次见面以后她们就很自然的成了好朋友。

在过去的15-16年中张烨和黎星有过很多工作上的接触,她亲眼见证了黎星在事业上的追求和她不断的进步。张烨所工作的福特和亚洲基金会,每次跟中国日报合作都少不了黎星的帮助。什么事只要找到黎星就肯定能落实好。前几年黎星开了网络专栏,她还专门打电话给张烨,让她关注她的专栏,并且多提意见。张烨曾经给她回过邮件,写道:“美丽的姑娘,深刻的语言”。

和张烨一样,由于我们都在英文媒体工作,这些年来有一些工作上的往来。每次见面都是匆匆忙忙,每次都看她在帮助别人、照顾别人,或者在忙工作。有时我们在外交部的吹风会上遇见,有时为各自单位的一些外国专家的事联系。她好像总是在为同事、外国专家、外国朋友帮忙。她几次给我转来外国人对我们节目的意见。这次离开北京去华盛顿之前她还托了我几件事,让帮她落实。她跟我要了一些华盛顿的专家学者的联系方式,说去了要跟他们联系。多年前,一次我申请参加一个活动,想请她推荐,她很爽快就答应了,在申请表上签了字。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一直保持着朋友之间的友谊。每年春节我们常常是在黎星家里聚会。Judy Polumbaum 来北京时我们更是借机团聚。每次到黎星那儿都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黎星和辰北老是跑前跑后,细心安排,让我们大家都过得开心。黎星不是那种以我为中心的人,她每次都热情招待大家,然后就在旁边笑眯眯的听着大家说,大家的高兴就是黎星最大的幸福。但是每次聚会我们都要保证黎星在场,没有她在,我们都会觉得缺失了很多。今年年初,张烨听说黎星要到美国去常驻,就给她打电话问候。黎星当时在外地参加重要会议不能多说,只是说好她走之前一定要一块聚聚。黎星听张烨说话的声音很疲惫,还问她是不是病了,一定要注意身体。黎星就是这样,时时刻刻惦记着别人的安康。今年春节我们终于又在黎星家聚会了,大家兴高采烈,开心的不得了。张烨下意识地发现,黎星美丽的长发已添了不少白发,气色也显得有些疲惫,张烨悄悄地把黎星拉到一旁,嘱咐她到华盛顿后不要再拼命工作,好好休息一下。黎星微笑着说:“没事,咱们大家都保重”。没想到这句不经意的谈话竟成永诀。

这几天我和熊蕾、张烨通了好几次电话谈黎星,我们都很难受,什么事也干不下去。我们几次上中国日报的网站,看各位的留言、悼念文章。感谢中国日报网站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留言。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哀思的尊重。从大家的缅怀我们看到了一个多维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黎星。她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对上、对下、对同事、对朋友都很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杰出代表。她很有人格魅力、有气场,有凝聚力。她热爱新闻工作,执着、投入,也很享受工作。她的一生充实、浓缩、幸福。有这样优秀的人才真是中国日报的幸运。

黎星走的太突然,太匆忙。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挚友而泪如泉涌!黎星啊!一路走好!我们相信你已化作天上最美丽的星辰在眷顾着人间,每当我们仰望星空就会看见你那美丽的双眸,它们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烁!

201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