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社朱灵总编辑在追思会上的讲话

中国日报社朱灵总编辑在追思会上的讲话

 朱灵同志在追思会上讲话。(杜涟漪 摄)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举行黎星同志追思会。获悉黎星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主任王晨同志和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国庆同志都立即以不同方式表示沉痛哀悼,并向黎星同志家属表示诚挚慰问。中央外宣办等单位发来唁电,对黎星同志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今天,国庆同志专程来到报社参加追思会,并将发表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同志对黎星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对黎星同志为党的外宣事业奋斗拼搏的高度认可。

刚才,和黎星同志相濡以沫26年的孙辰北同志,黎星同志的生前友好和报社同事都表达了对她的难舍情怀。我代表编委会和报社全体同志,对黎星同志的不幸逝世再次表示深切的哀悼,对黎星同志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8月4日,也就是12天前,黎星给我发手机短信,和我讨论她在美国的工作。那条短信,现在还在我的手机里,时间是北京时间晚上10点。4个多小时之后,黎星倒在了她毕生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在医院陷入昏迷之后,她再也没有醒来。

黎星同志是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新闻工作者,充满感染力与凝聚力;她将全部精力贡献给了毕生热爱的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对外交流大使,致力于为中国和世界构建互信和沟通的桥梁。黎星同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她八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还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等许多荣誉。

黎星同志的不幸去世,让我们倍感痛心,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失去了一名杰出的战士,中国日报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干部、好楷模。黎星同志走了,但她的精神永远和我们同在。在这里,我代表编委会郑重提出中国日报人要一代代传承和学习的“黎星精神”:

一是党性第一、志向坚定的奉献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黎星一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积极献身国家对外传播事业。正如中国驻美大使馆在唁电中所说:“黎星同志长期奋斗在我国外宣战线,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奉献了一生。”在加入中国日报的30年中,黎星成长为优秀的记者、编辑、资深专栏作家和领导干部,她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为中国新闻和对外传播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她的辞典里没有“疲倦”这两个字。因为热爱记者职业,她从不觉得做新闻辛苦,而是把它作为实现理想、为国奉献的平台。她就是这样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激情、不遗余力,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人。

二是身先士卒、笔耕不辍的拼搏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30年来,黎星同志始终奋斗在编辑和采访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在1990年至2006年间,每年经她修改的通讯和深度报道多达500余篇;从2005年起,她坚持每周写专栏,总计约300篇。在她去世的前一周,她不仅撰写了多篇专栏、特稿,还就美国国债危机熬夜完成了一篇社论。她就是这样一个始终如一、勤奋耕耘、殚精竭虑,具有高度拼搏精神的人。

三是不惧艰辛、深入一线的求真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黎星同志30年如一日地走近基层,深入现场,践行着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这一原则,她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为年轻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她多次承担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的任务,采访过多国政要,多次参加重大活动报道,她不仅走遍中国,足迹还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稿件有力传达中国声音,维护了国家利益。她就是这样一个不辞辛劳、以苦为乐、执著追求,具有高度求真精神的人。

四是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黎星同志毕生以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孜孜以求努力提升专业水准。她认真研究并把握中外差异,组建国际部,创办美国版,不断探索用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日报人物报道、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的重要开拓者,重大国际问题报道的领军人。同时,她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扩大传播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她在中国日报网主持的视频专访节目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30年来,她不断扩展报道范围,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分析的特写和通讯。她就是这样一个迎难而上、刻苦钻研、不断进取,具有勇于开拓精神的人。

五是甘为基石、乐于助人的伯乐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黎星同志对年轻记者和编辑满怀爱护,注重传帮带,以自己的光和热为年轻人照亮前路、创造机会,为报社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她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下,多位年轻记者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她就是这样一个甘为人梯、善为伯乐的人。

六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黎星同志用真诚的心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报社的领导干部,她把奉献精神和业务素养紧密融合,团结、指导身边的同事,使团队业务过硬、亲密和谐。她身上没有一丝“官架子”,总是和蔼可亲、体贴入微,默默关心着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并尽全力提供帮助。她就是这样一个关心他人、平易近人、为人真诚,具有高度博爱精神的人。

黎星同志奉献、拼搏、求真、开拓、育人、博爱的一生,为我们中国日报人树立了好榜样。编委会号召全社职工向黎星同志学习,发扬光大“黎星精神”,接过她的火炬,踏着她的脚步,实现她的理想,为国家的国际传播事业做出与国家英文日报地位相称的贡献!

就我个人而言,黎星同志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位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我们一同求学、合作共事,我们促膝交心、畅想中国日报的未来……这一切都仿若昨日,历历在目。黎星同志标志性的微笑,风风火火的身影,坚韧刚强的意志,正直高尚的品质,难以喻之于心怀、诉之以笔墨。

黎星,如同她的名字,一颗昭示黎明到来的星星,将永远闪烁在广袤的星空,她所留下的黎星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更加奋发地走我们今后的人生征程。在你的身后,会有更多的黎星跟上你的步伐,续写你的辉煌,告慰你的英灵。黎星同志永远在我们的身边,永远在我们的视线中。

谢谢大家。

 

2011年8月16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