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坎昆,要带行动计划,不带无用废话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6日专栏文章:在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楼一层的电梯旁,有一个提示牌,上面写着:“如果您到5层以下,建议走楼梯”。简单明了,不过我还是有点意外。由于不太熟悉这里,我带着点内疚,还是乘电梯到三楼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预备会。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下周一(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坎昆开幕。

转念一想,也不意外。

你想,称“小内阁”的国家发改委职能之一就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它也监督管理全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保证可持续发展。

节能是发改委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委内鼓励自己的公务员带头走楼梯,而不是乘电梯,也是很自然的事。

当然, 这只不过是中国为绿色环保所做努力的一个小小例子。正像发改委官员一再强调的,如果中国继续走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以挥霍自然资源和化石燃料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也是中国主管气候问题的官员解振华说,中国决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自愿的,并非是对国际压力的回应。

解振华将率领由8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坎昆参加国际气候问题对话。他说:“我们不可能再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我们必须走低碳之路,实施循环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浓度。”

我知道公众基本上都同意解振华的观点。我最近在国内出差时遇到的人都对我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GDP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人没有去批评别人的做法,而是在说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企业为减低碳排放具体做了些什么。

9月底,我在四川德阳见到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先成先生。我们就一起讨论过发展新型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制剂的问题。在皮革加工业中,那不仅仅是减少一些重金属的用量,而且也要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

彭总告诉我, 他和合作者遵循着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新的技术标准,以保证皮革工业走向绿色。

另外,有一天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位退休官员吃饭,他就特兴奋地告诉我,他是如何帮助云南省的农民们开发当地树种,扩大种植面积。这些树的种子可以用来提炼生物燃料。他说,在那个村子没有用上电以前,当地农民就加工那种种子,炼油点灯。

在本周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论坛上,大学生们提出了几项重要研究课题,都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

其中一个课题是学生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二氧化碳作为载体,提高冶炼合金时的能源效率。他们相信,在工业生产中使用二氧化碳,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个课题是学生们在研究新一代的热泵,它可以将工业生产产出的热能和热水存储起来,循环使用。他们的研究已经被列为绍兴和昆明的示范项目。

这些仅是几个例子,来自我所遇到的普通中国民众。他们都在参与“绿色”项目,计划和 实验。他们的目标是改善收入,现在国民平均收入是3000美元。提高收入需要靠新型的可持续和低碳增长方式,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对能源及其它自然资源的需求。

真应该把这些故事带到坎昆去给谈判专家们讲讲,激励他们弥补分歧,一起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机遇有限, 我们必须要加快步伐,共同行动。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11/26/content_11611905.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高级编辑、专栏作家 黎星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