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能全面考量经济财富吗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18日专栏文章:全球金融和经济爆发以后,不少经济学界的领军人物就提出,世界各国领导要从中吸取教训,重新思考已经形成定式的经济发展指标之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

他们指出,GDP计量了经济活动,但并不能计量经济效益。

诺贝尔获奖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名为《对GDP崇拜再思考》的文章中说:“如果我们的计量方式不对,那么我们竭力追求的(也就是说,GDP的增加)可能会在实际上起到恶化生活水平的作用。”

很不幸,GDP仍然是实用指标,用于衡量国家的——尤其是地方的——经济活动成果。

本周来,国际上各大媒体都在爆炒中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多数的中国媒体对此却持保留态度:虽然去年中国的GDP达到5.88万亿美元,但是我国的人均GDP(少于4000美元)仍然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然而,中国还是摆脱不了对GDP的崇拜。媒体也还是热衷于赞美地方GDP数字的增长,除了上海外各省市都达到了双位数的增长。

江苏省政府官方网站上本周三醒目地标出:“江苏GDP2010年首次突破4万亿。”

无可置疑,中国经济抗住了包括自然灾害的各种挑战,保持持续增长。每个地方都有理由庆贺取得的成绩以及双位数的增长率。

江苏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7,700美元。在直接引进外资数量、在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都达到全国第一。

广东省去年GDP超过4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它也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旅游收入,在建和运行中的核电厂装机容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同时,全省1,040万农村人口用上清洁饮用水,还改善了一百万户农村家庭的如厕条件。

然而,GDP理论的创造者,1971年诺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早在1934年就警告说:“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几乎不能以国家收入而衡量。”

江苏省响水县几年前开发了一个化学工业园,给县里带来了急需的外资直接投资和大量税收。但是,2007年工业园发生了一次爆炸,伤亡超过50人。从此,当地百姓就陷入了持续的恐惧之中。

去年11月,工业园中的一家工厂氯泄漏致使30多名工人中毒。今年2月10日,谣言说要有另一次爆炸,引发了上万人逃难,混乱中造成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

即使这些项目让某些人受益,推动 GDP增长;却也有相当的负面效果。

《南方日报》上个月报道,一些地方改厕,建造化粪池, 居民卫生条件改善了, 却将污水直接排入住宅周围的河道。有些地方新建乡村公路, 填了一些小河, 形成断头沟半截河, 活水变死水, 死水变污水。

GDP在保持增长的同时,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疏漏不仅给人们的幸福健康打上折扣,还影响着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健康发展。

在实施下一个五年计划时,中国应该求教于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使用更好的经济指标,以更加真实反映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表现。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1-02/18/content_1204099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高级记者、专栏作家 黎星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