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灵活办学思路,不断创新实践模式,注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为社会服务的专业技能,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实用型艺术人才。“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这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重视实践,大手笔投入人才培养
今年8月,高校首个仿真大型航空高铁乘务实验室(空客A330)在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建成投入使用,这是该校继现有的航空模拟机舱(波音737)后,打造的又一大型航空乘务模拟实验机舱。
仿真大型航空高铁乘务实验室只是江影打造人才培养基地的一个缩影。投入5000万建成高校首座大型演艺中心、江南微电影制作中心、最先进的3D动画放映厅……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从不含糊,均是大手笔。
“刚进学校时,同学们都还处于高中‘死学习’的状态。学校便为我们打造了电视台、杂志、报纸、工作室四大平台,在课余时间,把江影广播站、校报等完全交予我们自己管理和运营,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传媒学院学生贾玉箫告诉记者。
因材施教,育“品质+能力”应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越来越市场化,舞台在变化,社会对艺术人才有了新需求:“台上是演员,台下是艺术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刚告诉记者,对于时代的新要求,学校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实行“宽口径培养,个性化教学”。
对表演类专业,学校建立了合唱团、艺术团和演艺公司,实行“系团合一”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同社团节目排练有机结合;主持播音专业,聘请著名主持人担任授课教师,实行“学生与主持人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数字艺术类专业,强调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则推行项目化教学。
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抛头露面”是大部分人的内心渴望。为此,学校全力为学生搭建展示、创造平台,举办“江南影视教育艺术节”,设有声乐比赛、DV作品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10多个赛项,为期半年,最后进行大评比,让全校师生“动”起来。
“工作室+项目部”,成就大学生老板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2007级动画专业沈亮、高陆等四个同学对动画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干脆我们申请一个创业项目来做做,”四个人一拍即合,写了一份申请书提交了上去。当时的项目部十分看好他们的创业计划,很快就给他们投了启动资金。在创业初期,学校还专门安排老师和社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项目的导师,针对策划、设计、销售、成本核算和项目再发展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随着公司的发展,沈亮不仅自己创业,还带动学弟学妹就业。现在他的公司里,90%以上都是江影的毕业生。
“学校自建立起,就以就业为同心圆链接教学和服务体系,建立教学就业创业链,以创业带动就业。”江影学院院长李刚介绍说,学校按专业设立演艺、视频、婚庆、动画等10个工作室,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完成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学模拟企业成立相对应的项目部,同时,专门成立顾问团、导师团、专家团,指导学生立项、策划和经营,帮助学生取得模拟企业资助。“通过这种‘工作室+项目部’的孵化模式,将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让作品转化为产品,最终推向市场。”
据悉,仅是首届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的15名学生中就有8名成为老板;2003级新闻专业学生乔鹏,创办江苏龙行教育学校,已在全省办起了8家连锁机构;2008级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黄芒,创办了徐州橙乐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安徽、浙江开设三家分公司。(通讯员 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