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承诺,53名贫困大学生暑期打工赚两万余元
为了帮助孩子们圆梦,“牛津团”的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假期留校打工赚钱,想尽一切办法攒钱。53个团员,53份爱心,终于在7月底凑齐了所有的支教经费两万余元。
大二学生印莹是一个典型的90后女孩,漂亮活泼,喜欢音乐,一直都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小公主”。但这个暑假,这个外表柔弱的小姑娘一个人兼职两份工作:在扬州一家“必胜客”快餐厅当服务员和每天傍晚带着吉他上街义演募捐。短短半个月,凑了1500块钱,而本来白白胖胖的“小公主”也瘦了不少。
在一家木炭厂工作的学生丁伟被大家戏称为“新时代的卖炭翁”。他告诉记者,每天要背数千斤的木炭,一天下来腰酸得直不起来…“大学两年来,我共获得八千多元的资助,人要懂得感恩,累点、苦点也值得。”
“电子词典、变形金刚、红舞鞋…在五十多个团员的共同努力下,雅安孩子们的梦想一个个实现了。”队长王昊一说,“梦想礼物”装满整整七个行李箱,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凝聚着团员们的心血。我们曾经是受资助者,现在却能够成为一名资助者,这是在反哺社会。
创造“板房希望小学”历史上“三个第一”
“上课喽,上课喽…来自扬州的哥哥姐姐给咱们上课喽…”学校还没有上课铃,年近五十的班主任骆良园用扩音器通知孩子们这个消息。
在夏令营开课的第一天,本来预计只有二十个孩子的课堂,一下子来了四十多个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很多后到的孩子趴在窗口听完了一个上午的课程。
芦山县晨阳希望小学现在又叫做“板房希望学校”。雅安地震将学校四座教学楼全部变成了危房。因此孩子们也只能在操场上搭建的临时板房里上课。教学条件十分落后,板房不隔音,不时传来隔壁教室学生朗读声,屋顶嗒嗒的雨声也十分清晰。
团员们很早了解到了这里的情况。在这支教活动中,他们把许多新鲜的东西带到了大山里。笔记本电脑、投影仪,一批最新的教学器材搬上了课堂;变形金刚、洋娃娃,孩子们分到了各种从未见过的玩具。
“姐姐,山外面是不是还有山啊?”听到小朋友这样的问题,团员们都为之心酸。这里的孩子很多人从未走出过大山,没见过大厦,没吃过洋快餐…见到最多的就是视野尽头的山峰。他们对山外世界的所有认识,只有课本和电视上那么一丁点。
“当看到夏令营里孩子们如饥似渴的求知眼神时,我们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团员杨梅这样告诉记者。
此次芦山支教,同学们带着打工赚来的两万余元兑现了对雅安孩子的承诺。同时帮助芦山县晨阳希望小学完成了校史上的“三个第一”。从此,这个大山里的板房学校有了第一个国旗班礼仪队、第一个科普实验室和第一比“雅安妹妹”圆梦基金(用于帮助山区女童完成学业梦想)。(通讯员 张运 森青)
实习编辑 黄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