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紧张蔓延全国,华东各省市概莫能外。不久前召开的“华东地区输血协作年会”上,各省市交流了各自应对“血荒”的经验。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省市的一些经验,如建立“献血保险制度”,把“自体输血”费用纳入医保等,可供江苏借鉴。
严峻形势:“超级黄金周”采血量不到往年一半
孙俊介绍,江苏每年手术量以18%的速度上升,临床用血增速达每年8—10%,但采供血量的增长却近乎于停滞。今年1—9月份,全省接受无偿献血66.3万人次,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22%;采血总量208.3吨,仅增2.39%。而从2002—2011年,这两个数字的增幅均有6—8%。
今年中秋、国庆一连放假8天,是难得的“超级黄金周”,省血液中心本对这个假期寄予厚望。“8天里天气很好,血液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我在内,全部放弃休息加班采血。可是,采血量仍然不到往年的一半。”孙俊说,这一结果让他对今冬的供血形势非常忧虑:从现在的趋势看,今冬的血液紧张很可能是“历史之最”。
更让业内人士忧心的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献血热情明显不如以往。以前采血车停到校园里,很快就会有学生来献血,但现在人数要少多了。为动员更多的学生来献血,消除他们对献血的疑惑,在采血前一天,血液中心会先在高校进行讲课。可是即便如此,响应的学生仍不多。
临床用血紧张已经产生了不少医患矛盾。孙俊担心,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甚至不排除“血头”会重新出现,无偿献血事业将倒退很多年。
借鉴经验:提高自体输血比例,节约临床用血
孙俊说,在本次华东地区输血协作年会上交流发现,外省市有不少经验,可供江苏借鉴。
他介绍,宁波市新修订的献血条例将教师和公务员列为“应率先献血人群”,要求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立法角度鼓励扩大献血范围,将有助于缓解采供血过于依赖少数人群的状况。”他说。
该条例还提出建立“献血保险制度”,并把患者“自体输血”费用纳入医保,在全国也是首次。“献血保险”免除献血者后顾之忧;而自体输血进医保将大大鼓励这一节约用血方式的推广。
记者了解到,宁波市的手术量同样是年年递增,但用血量却开始下降,2010年从23吨减少至22吨,去年进一步减少至20.19吨。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北京协和医院。该院2011年与前两个年度相比,手术量分别增加了4.5%、10.08%,但用血量却下降了15.49%、21.05%。
孙俊介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除加强用血管理、杜绝血液浪费外,最关键的就是自体输血比例迅速上升,节省了不少用血。
所谓“自体输血”,就是在手术时输入患者事先储存的自体血液或术中回收的失血。研究发现,全面推广自体输血,有可能减少1/3的异体血用量。目前,南京市自体输血比例还不到用血总量的1%,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各界人士还提供了其他一些思路。江苏全国人大代表沈进进在今年“两会”上提案“将无偿献血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考核”;民革江苏省委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建议,文明城市的献血率要达到总人口的3%。(查金忠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