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经济开发区18个新兴产业项目上月集中签约和开竣工,项目总投资67亿元。自去年以来,这里就进入了项目“爆发期”,每隔两三个月,就会有一批项目集中亮相,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产业成为“主角”。
作为张家港一个年轻的经济板块,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已经和张家港保税区一样,成为港城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经济主战场之一。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告诉记者,开发区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实现发展质量飞跃,就在于管理体制创新激发了巨大活力。
创新管理体制:把开发区从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
几天前,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再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企业老总长舒了一口气。“公司现在正处于上市关键阶段,没这个项目不行。”
新项目要在张家港经济开发区“落地”,但管理隶属张家港杨舍镇。此前,为了“再制造产业园”建设所需的200亩工业用地,富瑞特装分别找到了开发区和杨舍镇。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项目推进困难重重。对开发区而言,土地指标紧张,新增用地需要拆迁边上的村庄,而统计口径和税收都属于杨舍镇,积极性不高;杨舍镇的积极性很高,但又拿不出资金去运作项目需要的用地。
这事引起了张家港决策者的关注。“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开发区和自己所在的乡镇都遭遇了资源不足的瓶颈。如果两者深度整合,双方的困局就都消解了。”徐美健说,“开发区应该回归本源,集中精力搞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剥离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
2008年,张家港决定对经济开发区和市政府所在地杨舍镇实施“合二为一”。去年4月,又对区镇内设机构进行了彻底改革调整,深度整合,社会保障、工青妇、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部由杨舍镇接管;而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服务等经济工作则由开发区负责,形成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各司其责职责分明。
关系理顺后,开发区出钱,杨舍镇出力,富瑞特装很快拿到了所需用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开发区发展第一波,主要职能就是开发建设。九十年代后期,开发区发展进入第二波,开发区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开发区开始整合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功能,实际上影响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葛晓明说,当前开发区已进入发展第三波,就是向区镇功能更加强调专业化分工合作的新模式蜕变。
这种全新的管理体制让开发区轻装上阵,效果首先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去年5月以来,张家港开发区项目不断,开工项目总投资1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