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江苏>历史典故
扬州清曲
2011-06-21 10:14:21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2006年5 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省有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扬州清曲名列其中。

扬州清曲,江苏曲种,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流行于扬州城乡,以及镇江、上海、苏州、南京等地。


扬州清曲起源于元代的“小唱”,是在元代散曲的基础上,吸收江淮一带风行的各种俗曲民歌,加以改造和利用,于明代中叶形成的一种富于地方气息的曲种。明沈德符《野获编》“时尚小令”一条所载的小曲名称,大都在扬州清曲中保留着,成为最常用的曲牌。明张《衡曲麈谭》在分析清曲与传奇的区别时,指出清曲也可描叙离合悲欢。可见当时的清曲已不仅是短小的抒情清唱,而且已具有表现人物故事的完整唱段了,在形式上也发展为套曲。扬州清曲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了全盛阶段。无论在音乐曲牌、乐器伴奏方面,还是在曲目唱本方面,都异常丰富,并以其腔调的细腻、缠绵和抒情著称。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述了当时著名歌唱家、伴奏家黎殿臣、陈景贤、刘天禄、刘禄观、牟七、金姑、潘五道士、郑玉本、朱三等人的艺术贡献。同时,清曲的一些曲调和唱本也流传到云南、广东和北方一些城市。从晚清到民国,由于战争频仍,经济萧条,清曲艺术的处境相当困难,但在一些清曲艺术家的艰苦努力下,还是将清曲艺术保存了下来。这期间的重要艺术家有作词家施元铭、魏绍章,演唱家黎子云、钟培贤、裴福康、王万青、尤庆乐等。

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演出照


扬州清曲的曲调有〔软平〕、〔叠落〕、〔骊调〕、〔调〕、满江红、〔银纽丝〕、〔芦江怨〕、〔耍孩儿〕、〔杨柳青〕等 116支。这些曲牌除来自扬州本地小调外,还吸取了昆曲、徽剧、滩簧、道情及外地的民间歌曲。演唱分为“单片子”(用一支曲牌唱奏)和“套曲”(用两支以上曲牌联缀唱奏)两种。套曲又分为“小套曲”和“大套曲”,以〔满江红〕为主调的套曲,称“五瓣梅”。套曲中曲牌的选用和衔接,根据唱本内容的需要,注意全曲的统一与完整,层次的分明与变化。杨州清曲一般以坐唱形式演出,人数从1、2人至8、9人不等,唱奏者每人操一种乐器。常用乐器有琵琶、三弦、月琴、四胡、二胡、扬琴及檀板、碟子、酒杯等,有时也用箫。传统清曲是不化妆、无说白、无表演的,只靠音乐和歌唱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吐字发音、运气行腔方面非常讲究。发声分窄口(用假嗓)、阔口(用本嗓)2种,窄口主要用于有故事情节的唱段中的旦脚唱腔。
       

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演出照


扬州清曲的艺术活动,分营业性与自娱性两种。前者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靠走街串巷或在航行于内河的客船上卖艺;后者多为店员、小手工业者和知识阶层的市民,这些人在创作唱本和音乐曲调的改革整理方面,贡献较多,有的人并做过一些理论研究工作,如王万青(1899~1967)著有《扬州清曲唱念艺术经验》。


杨州清曲的曲目十分丰富,已有文字记录的唱本约有 500种左右。单片子曲目有《十杯酒》、《做人难》等。套曲曲目有《黛玉悲秋》、《梁山伯与祝英台》、《竹木相争》、《老鼠告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曲艺人多被专业曲艺团体吸收,并培养出一批新人,创作了一批新唱本,如《刘胡兰》、《工农兵》等。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张少虎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广播网等主要网站纷纷开设专题网页,举办系列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网民积极响应,踊跃跟帖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感悟之怀。网上舆论呈现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整体态势。>> 详细
点击排行
  全面部署 多措并举 加强高校招生录取管理
人民日报:中国为什么组建网络蓝军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