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造到创造
回顾中国主战飞机的论证、设计和制造,多为优先解决有无问题而选择跟踪、仿造的发展路子。从自主设计的歼-6、歼-7、歼-8系列歼击机,到自主设计的强-5、歼轰-7等对地攻击机,无论是其功能定位、技术应用,还是武器选配、实际使用,或多或少都能寻觅到国外同类飞机的影子。这也给人们留下了国产主战飞机同比落后的印象。
但歼-10飞机的一系列技术创新,使人们的这种观念得到了初步改变。相信,随着歼-20飞机的一系列技战术性能信息更多地为大家所知,人们将更深地留下中国创造的印象。
如歼-20飞机的集成创新,就是中国航空科技和航空工业发展已经开始从仿造转到创造的有力例证。歼-20飞机采用了优化设计的菱形机头和镀膜舱盖、可调式进气道、上反鸭翼与下反主翼配合、翼身融合体和大边条、差动垂尾,以及全国产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外挂物管理和火控系统、综合航电系统、数字化飞控系统等。就连一向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创新性持批评态度的加拿大籍华裔军事评论员平可夫也认为,歼-20飞机的众多集成创新是相当独到和成熟的。
一名美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在评论歼-20飞机投入试验试飞时说,与其关注一架具体飞机的研制,不如关注中国的航空工业取得的进步。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一旦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会通过其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并很快将这样的经验转用到其他领域,使得那些领域也按照类似的模式谋求相应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中国的国防工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就会有美国政府的官员和学术机构的学者站出来为美国政府、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支招。当然,他们支的多数是防范与遏制的招,包括像“干扰运十”、“输出麦道”、“终止82合作”和“阻挠预警机合作”这样的损招。看透这些招数,我们就会对像歼-20飞机这样的创新性成果备感欣慰,同时也会对“小国花钱买安全,大国花钱建国防”这一说法有更深的体会。(军事科学院王长勤 王雄春 纪海涛 刘争元 《 中国青年报 》)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