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打造带动长吉图发展的龙头和战略高地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2013-04-09 11:02:35
分享

“长吉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重要腹地长春市备受瞩目。3年来,长春市以打造长吉一体化腹地支撑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纲要承接为主线,坚持长吉图战略实施与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相结合,与“三化统筹”、“三动战略”相结合,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带动长吉图发展的龙头和战略高地。

实施承接工程,推进措施纳入国家战略。《纲要》颁布之后,长春市立足比较优势,挖掘资源潜力,紧紧围绕《纲要》的重点内容、重大项目,全方位、多领域搞好顶层设计,在战略制定、试验策划、园区打造、项目包装等方面,谋划了一批符合国家规划的重要事项,对口向上、定位联系,实施政策对接、项目对接、资金对接,积极争取把更多的策划纳入国家战略。经过努力争取,汽车区、净月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并建成封关;净月区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长春市成为国家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之一。3年来,借助长吉图战略契机,共向国家争取项目423个,直接获得国家资金支持49亿元。

实施结构优化工程,经济总量、效益高速增长。在区域结构优化上,以高新北区、经开北区、莲花山旅游度假区、九台开发区等7个开发区为依托,着力推进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逐步向吉林方面延伸拓展,形成大开发格局;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以基地建设、产业布局为依托,着力打造汽车、轨道客车、玉米化工等10大产业园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结构优化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GDP增幅连续3年位居副省级城市前3位。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腹地支撑效能逐步显现。实施工业服务业双拉动发展战略,促进新兴产业提速、工业提质、服务业提量。在工业发展上,坚持“三优五新”发展格局,着力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3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万辆整车、2000辆轨道客车、百万吨化工醇扩能工程顺利完成,3大世界级产业基地粗具规模。2012年,全市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完成产值4910亿元、1360亿元、1042亿元,成为长春市3大超千亿元级产业。在服务业发展上,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谋划建设了10个现代物流园区、20个专业批发市场、30个商业综合体,每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服务业大项目100个以上。服务业投资连续3年位居3次产业之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递增;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21%和40%。

实施对外开放工程,东北亚区域合作成效显著。坚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以大开放促调整、促发展。加快推进了长东北综合保税区、东北亚国际商务区、东北亚总部基地、长春内陆港区等对外开放载体建设,搭建了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东北亚各城市的友好往来,积极参加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图们江区域城市论坛等专业性研讨活动,与韩国蔚山市、朝鲜清津市、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等友好合作城市开展了政府间的互访和经贸、教育、文化交流。加快推进长东北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中俄、中韩等国际产业园区和科技合作园区,成为面向东北亚的产业高地和开放平台。3年来,全市先后与5个外国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引进13家世界500强、227户外资企业。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东北区域核心地位确立。坚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探索“政府创造条件、资源支撑企业、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在创业经费、个人所得税减免、子女教育等方面大胆改革,使高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承办了2012中国长春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展示在长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300个重点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达成了30多项合作投资协议。做大做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8大文化科技园区,围绕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打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和医药、新能源和生态农业5大专业技术平台。依托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园区,着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聚区、中小企业总部研发区、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