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葡萄酒城、钢铁城、医药城到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人文情怀城市,每个荣誉的背后是通化人奋进的汗水。五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格局中,山城通化始终以主动的资态,前瞻性谋划,在探索成长,在成长中定位,不断打造东北东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开发开放高地,向东北东部中心城市迈进。
谋求区位提升——“通边达海”已不是梦
通化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山城,从区位上看,是一个终端,许多国省干线到这里就是交通末梢。通达问题已成为制约通化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面对瓶颈,五年来,通化主动求变,谋求区位提升,变末梢为主线,向东发展,建设通丹经济带,发起了“通边达海”攻坚战。
2012年,在高速公路建设上,继通化至沈阳、营城子至松江河先后通车后,通化至丹东、吉林至草市也相继建成通车。在公路路网上,新建农村公路99.9公里、桥梁19座665延长米。五年来,该市先后谋划了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通化至集安、梅河口至沈阳等高速公路和通化至丹东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快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出打造“十路一场一港”的构想。五年来,建设公路321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64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5公里,普通公路6200公里。
正在建设的通化陆港项目,是“通丹经济带”中一个重要内容。通化陆港建成后,相当于将丹东港的口岸功能延伸到通化,从而增强了丹东港对东北东部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通丹高速公路开通,通丹铁路已经竣工,进关出海快捷通道全部打通,将通化到丹东铁路里程由635公里缩短为321公里,公路里程由340公里缩短为249公里;通化机场工程基本竣工,已经具备开航条件。公路路网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实现了“1小时域内”、“2小时省会”、“3小时出海”的目标。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说:“‘十二五’时期,通化将建成连接腹地、通边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东北东部区域交通中心,将更加紧密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谋求新业态——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日益提升的通边达海区位优势,为服务业的崛起搭设了平台。五年来,通化市在做好八大产业跃升的同时,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步伐,着力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围绕大通道、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在商贸物流上,通化市实施了江南新区、通化县、梅河口物流园区等大项目。现在宁波华翔、国美集团、欧亚、义乌、中东等商贸中心都已开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