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梅河口市山城镇大湾村。田野间稻浪滚滚,丰收在望;红瓦黄墙的农舍,错落有致;村路两旁小树成排,鲜花绽放;新建的村部,大方实用……一幅生产发展、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生活美好的新农村画面。谈起这些变化,村支书谭桂范激动地说:“这得感谢通化市委刘书记的包保。”
在“三帮扶”活动中,通化市把促进民生改善、解决基层难题、密切党群关系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薄弱基层组织帮一把、扶一程、帮到底,实现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愿望。
“过去的大湾村,连个村部都没有,更别说带领村民致富了。”快人快语的村民李大姐插话说。村支书谭桂范介绍,大湾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2.4亩,收入低,属薄弱村。“三帮扶”活动中,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主动包保了贫困落后的大湾村,亲自到村里与村干部、群众一同研究发展思路。两年来,先后给村里协调了700多万元,新建了535平方米两层楼的村部、2000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修建围墙、边沟、路灯等。
环境优美了,更增强了大湾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他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先后引进了石场、禽业、米业等7户企业。去年,村集体收入1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540元。大湾村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一跃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组织。谭桂范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呢!”
“帮扶培养一批脱贫致富的典型、树立一批带领致富先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推动基层组织经济发展,是我们开展‘三帮扶’的目标。”陪同采访的通化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三帮扶”,市领导率先垂范,全市一大批党员干部争先恐后。
“她们就像亲戚一样,逢年过节都过来看看我。”光复社区瘫痪在床的老党员李丽君动情地对记者说,“这不快到中秋和国庆节了吗,包保我的东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邢磊就像走亲戚一样,给我送来了梦寐以求的轮椅,还有一大堆月饼、米面、水果等节日食品。”
“替民解难有求必应,扶难济困心系百姓”,是通化县新城村村民尹东鸿送给通化市委一面锦旗所表达的心声。老尹一家4口生活困难,仍旧住在草房里,是“三帮扶”给他家建了新砖瓦房,还帮他建了牛舍,扶持他养牛致富。
据了解,通化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了自己的帮扶联系点413个,全市41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与347个薄弱基层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3.1万名党员干部直接包保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两年来,先后引进发展项目214个,解决各方面实际问题万余个。
给钱给物只能管一时,建立机制才能管长远。基于这个认识,通化先后制定了“三帮扶”投入保障机制、服务承诺机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困难党员关爱机制、领导干部帮扶制度、困难党员扶助制度、创业党员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等34个工作制度,确保了“三帮扶”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化县永安村组织党员开展党内帮扶,先后为10多户村民建起了22个山野菜大棚,一年下来,收入达到40余万元,平均每户能增收两万多元。
梅河口湾龙乡三山村村民尹俊禄,因施工事故将腿截肢后,家庭生活困难。梅河口房产总公司与尹俊禄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投入6万多元,帮他家维修了房屋,建起了鸡舍,养殖肉鸡4000只,已出栏3000只,年收入4万元。
……
在通化,“三帮扶”不仅是一场及时雨,滋润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更是水源地,随时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解决困难、发展致富的水源。
目前,通化市建立党员创业引导基金达1868.5万元,累计发放创业贷款2.67亿元,发展创业项目3156个,带动22131户党员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全市985个行政村中,有696个村级集体年收入超过5万元;99个社区活动场所今年年底前将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44个。(记者 丁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