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人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我省代表委员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是李克强总理对全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省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聚焦高考综合改革
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文理不分科、外语类考试提供两次机会等改革措施将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试点,吉林省何时开始改革试点,也成为全省各界关注的焦点。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李桢代表,是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她向记者透露,我省极有可能从2016年起进入高考改革试点。
李桢说,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将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在一起统筹考虑,并利用考试评价制度的设计,让毕业生得到合理分流,使进入普通高考方向和进入职业教育考试方向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经过重新设计的考试制度将采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法,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空间。“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会迎来深刻的变化。”李桢表示,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自由度将大幅增加,传统的课程安排模式极有可能被学生自主选择课表的“走班制”取代。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李桢充满期待,“实施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将是发展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前所未有的好时机,目前全国上下千校一面的状况或许将迎来新变化。”李桢说,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重新定位,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长,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考生和家长将不再把目光仅仅投向普通本科高校,而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这对于高校的学科发展、专业发展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高考综合改革是影响万千人命运的大题目,关于这个话题,大家自然也都有各自的看法。与李桢代表的意见不同,朱世增委员就认为,2014年我国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优胜劣汰、精英选拔的高考功能,应该改革目前所有学校都要通过考试招生的模式,让二本院校实行免试入学,宽进严出。
朱世增说: “为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现状,必须在高考制度上进行更彻底改革,从根本上变应试选拔的精英教育为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普及教育。”
结合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现状,朱世增对改革高考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一本院校,可以继续实行改革后的招生办法,但二本院校可以实行免试入学。”
朱世增建议,凡具备普通高中和同等学历的学生,可以直接与有关院校通过相应机制进行双向选择,不参加高考直接入学。同时,实行免试入学制度的学校,应建立严格的以机考为主的学业考核制度,学业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受教育资格证明。学生的考试守纪情况,应进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有污点者不能参加国家组织的有关人才选拔的任何考试,也不能在银行系统取得任何信贷支持。
关注职教体系建设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逐步展开,大学将不再是成长路径上的独木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究竟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我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创造条件,做好中高职衔接模式改革。”孙鹤娟代表如是说。
孙鹤娟通过研究发现,在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中,仍存在中职—本科衔接以及高职—本科衔接试点学生,转段考试升入本科后,招生计划没有落实的情况。“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明确解决,可能会引起后续社会问题。”为此,孙鹤娟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方面的政策,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进行明确规定。
学生个人发展路径得到明确后,也应该适当考虑减少学生的教育成本。“中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国家建立中职教育全部免费制度。”孙鹤娟说,近几年,我省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数量锐减。这些学生走向社会,既缺乏一技之长,又缺乏较好的文化素养,难以为社会作更多贡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薄弱。”孙鹤娟建议,国家建立中职教育全部免费制度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鼓励初中毕业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孙鹤娟还建议,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办学活力,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献策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最大的短板,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将这块短板补齐。一直以来,秦和委员都对农村教育格外关注,今年全国两会,她也带来了关于农村教育的建议。
“我国农村教育虽然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却愈发凸显。”秦和认为,在办学条件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逐步缩小,但教学质量的差距依然明显。加强农村教育,不仅要持续缩小办学条件差距,更重要的是关注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秦和直言:“教师队伍建设才是制约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为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
经过详细的调研了解后,秦和认为,我国农村教师在数量、结构、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农村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秦和说,现在农村教师仍然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待遇偏低、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管理制度僵化、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滞后等。“这些都是长期累积的问题,也是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还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革的办法,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秦和说。
“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偏低,根本原因在于按照目前以县为主的工资保障机制,财力薄弱县负担教师工资面临很大困难。”秦和建议,应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体制,将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00多个贫困县农村教师工资保障责任由县级上移到省级,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幅提高这些地区农村教师待遇水平。此外,还应切实保障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严禁对农村教师采取有别于公务员的歧视性津补贴政策,依法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秦和认为,应该对全国教师编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坚决纠正占用教师编制行为,严禁在有编制的情况大量聘用代课人员,尽快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用3至5年时间,将不合格教师清理出教师队伍,为解决农村教师缺编问题争取空间。同时,还应该面向农村一线教师素质提升的需求,改革完善教师教育体系,重视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做好对农村教师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