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姜春华来自四平市,2006年开始,她每年都会坚持献血。2012年的一次献血过程中,在医生的介绍下,她留下了一份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两年后,2014年9月,姜春华得知,自己的血样与天津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自己的一次捐献,能挽救一个生命,姜春华没有犹豫,马上同意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她来说,这是兑现自己的承诺,也是一份生命力量的传递。
2月9日,吉大一院的医生于力,准备为姜春华采集造血干细胞。病房里,于力和姜春华有说有笑,看得出来,姜春华状态不错。
几天来,姜春华一直留在医院,为采集做准备。她每天的生活很规律,除了定时注射动员剂和盐水,还会按时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每次第一个接起电话的,都是四岁的女儿。姜春华说,自己十几年前曾外出打工。回家之后,这是第一次在外这么久。所以每次听到女儿的声音,确实有点想家。
姜春华说,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父母都很理解和支持,可能是不太了解捐献的流程,父母也会流露出一些担心。因此,她每次打电话,都会安慰父母,让他们不要挂念。
说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并因此而生出担心。主任于力介绍,其实,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与献血的过程差不多。既安全,捐献者也不会有明显不适感。在一定时间过后,造血干细胞还会在体内再生。
为了在采集结束后,第一时间将造血干细胞送到患者手中,于力提前就做好了准备。机票、储运箱、行李,都放在了病房里。
早上八点,姜春华来到细胞治疗科。医生介绍,这次采集过程会持续五个小时左右。下午一点之前,采集基本就会结束。病床上的姜春华,看不出紧张,让所以采集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于力说,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发现姜春华是一个性格开朗,热心肠十足的人。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姜春华放舍弃了自己的时间和工作,也让他十分感动。
早晨九点,吉林省红十字会秘书长于立敏,为姜春华送来了荣誉证书,姜春华,也成为吉林省第47名,全国第4740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10号,姜春华就可以办理出院。吉林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会将她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