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挑起基层服务大梁
本报记者 于剑南
对于空巢老人张大妈来说,来自专业社工人员的每次慰问与帮助,都是一种温暖的经历。
对于学习布糊画的民俗艺术爱好者来说,由社会组织“孵化器”免费提供的场所、班车和早餐,为他们学习技能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在服务与责任中不断成熟、完善,服务能力越来越强,社会作用与影响也愈加明显。据统计,目前全市备案的社会组织已达到2024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41%。全市180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解决就业28万人次,156家职业培训机构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多万人,392所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老人12299人。社会组织已成为基层社会管理中最贴近群众的重要力量。
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源于政府的扶持、制度的完善和各相关部门的培育与监管。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是社会组织获得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2014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设立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2013年,我市被列为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城市,各城区相继推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2014年1月起,市政府为城区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服务券,通过政府购买方式,由社会组织为居家老人提供陪护照料、送医送药、家政保洁、心理慰藉等个性化服务。
“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孵化基地。朝阳、宽城、绿园等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均已投入使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吸引40余家社会组织签约入驻,为社会组织搭建了一个集孵化、登记、监管、评估、交流、提升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目前,申请成立社区社团组织,只需有20个以上个人会员、10个以上单位会员,开办资金只需5000元即可,审批时限也由法律规定的60天减至20天。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资金由3万元降至1万元,申请材料缩减至6项。部分城区还试行了“零门槛”登记。
社会组织要健康发展,监督与培育同样重要。为此,我市市本级每年按10%的比例对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进行年检,内容涉及业务开展、财务管理、负责人变更等,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试点工作。近年来,全市共撤销63个社会组织,约谈告诫157次,评估社会组织177家,这种“有增有减”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社会组织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