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温暖人心的高铁之旅 解密哈大高铁 贯通南北梦渐圆

2012-12-03 14:34:56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温暖人心的哈大高铁之旅——记者乘坐哈大高铁见闻

上午从长春出发,中午到大连吃海鲜,晚上回长春看二人转。这看似不可能在同一天完成的几件事,今天变成了现实。哈大高铁的正式运营,将使“东北一日游”不再是梦。1日8时40分,记者踏上哈大高铁D5006次,正式开启哈尔滨——大连高铁的体验之旅。

寒风瑟瑟,冻得人直不起身。步入车厢内的感觉与车外判若两重天,温暖扑面而来。这温暖不仅来自车内的22摄氏度的“黄金温度”,更来自于乘务人员那热情洋溢的贴心问候。

宽敞、明亮的车厢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全玻璃结构自动感应门,条纹状木质储物柜,高清电视……这些精致的细节设计让乘客们啧啧称赞,对于这次旅途充满了期待。

9时许,列车准时启动。平稳、流畅的行驶状态,让人忘却了正身处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之上。调皮的孩童在过道中玩耍,没有了往日父母的把扶与看管。年轻人或摆弄着手机,或翻看着杂志,完全感受不到眩晕。

循着一声稚嫩的笑声走过去,杨立忠一家四口并坐一排。“我大孙子今天正好5个月,我和老伴儿还有儿媳妇带着大孙子回大连的家。”杨立忠说,以前要想去大连,得坐一宿的火车才能到。现在哈大高铁开通了,3个多小时就能到,真方便!

来到餐车,墙上醒目的食品价目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80多种食品、饮料可供选择。“我们的食品价格合理,种类丰富。我们的食品储备量也很充足,如遇特殊情况,也可在中途车站补充供应。餐车还配备了烤箱、保温柜、冷冻柜、消毒柜等设施,保证乘客及时、满意用餐。”餐车长马超群对餐车的一切如数家珍。

记者发现,细节设计在动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连挂衣钩这样的小物件都有大改观。设计者将这一挂钩由过去外露的“拇指式”改成了可伸缩式,用的时候可以用手将挂钩拉出来,不用的时候这里几乎是个平面。走进动车组,你会感觉到处处体现了人性化。为满足特殊旅客的需求,列车上设有适合残疾人的乘坐区、卫生间和轮椅无障碍通道。

除了这些细致入微、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外,乘务人员的贴心服务同样也温暖着乘客的心。真诚的问候、端庄的站姿、亲切的笑容,乘务人员用自己的热忱服务驱散了冬季的寒意。“我们在上岗之前,对乘务人员进行了设备设施、安全、服务、餐售方面的培训。我们的乘务人员是经过集中选拔,选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担任高铁的乘务工作。我们都以民航式的服务标准对乘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哈大高铁长春车间书记王丽君说。

“我今年77岁了,能在有生之年坐上咱们国家自己研发、生产的高铁动车,真是一件幸事。”王永福老人向记者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我可以说是见证了咱们国家铁路事业的发展,这是我第一次坐高铁,真好。座位舒服,车开得稳当,列车员对我也特别照顾。咱们国家的铁路变化太大了!”(完)

解密哈大高铁:安全保障“三大秘籍”

新华网吉林频道12月1日电(记者姚湜、王晓明)“雪天模式”保障列车制动安全、融雪防冻装置确保轨道防滑稳定、智能化管控系统让车与信号紧密配合……作为我国第一条、世界最快的高寒区高铁,1日正式开通运营的哈大高铁,实现列车、路轨、信号“三位一体”,依靠每一个环节的防冰冻、防风雪技术创新成果,为安全留有余量。

“雪天模式”让车体不惧风雪

哈大高铁列车,一大特色是“雪天模式”。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开发部部长孔风说,司机可通过制动手柄切换,通过施加一个较小的制动力,清除闸片与制动盘之间残留的冰雪或异物,保证动车组的制动性能。

面对湿滑的轨道,列车能否安全制动?据了解,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设置了三重紧急制动保障,紧急制动可通过安全环路、司机制动手柄、紧急制动按钮、司机警惕装置等触发。同时,动车组还设有撒砂装置应对湿滑路面可能引发的车轮空转和滑行现象。

此外,司机台下面还安装有司机警惕装置,司机踩踏装置踏板的间隔不得超过30秒,否则设备将发出声音警示信号,甚至自动施加最大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保证动车组安全停车。

哈大高铁地处我国东北高纬度寒冷地区,月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9摄氏度到零下23.2摄氏度之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39.9摄氏度,能否破解困扰欧洲之星的“冷凝水难题”?

孔风说:“我们在门板内表面增加了集水槽,在制动管路系统内设置了排水阀,以此收集和排出冷凝水。”同时,为避免雨雪进入车下设备舱,CRH380B设备舱的过滤网采取迷宫式结构,并且加上了防护网,车下裙板之间还用密封条防护。在试运行中,暴雪环境高速运行之后,设备舱依然干净无雪。

融雪防冻装置 让轨道防滑稳定

轮与轨是高铁运营安全的核心,当积雪覆盖铁轨,飞驰的高铁列车如何保障安全?为确保运营安全,哈大高铁沿线各车站(场)、线路所、动车所共计27个车站(场、所)全部设置了道岔融雪装置。

在调研中铁路部门发现,大连至哈尔滨全线最大积雪厚度在17-30厘米间,由于风向和风速问题,沿线还存在产生风吹雪灾的可能。若道岔尖轨与基本轨间积雪不及时清扫,道岔动作时将会使积雪挤压成冰状,可能造成尖轨不密贴,使列车进路的选排受到影响。

另外,高速铁路对严寒地区无砟轨道路基、桥涵、轨道工程的沉降变形、刚度、平顺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作为世界上在严寒地区建成的首条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哈大高铁在建设中创新使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例如首次在严寒地区采用和铺设了CRTSI型无砟轨道,其中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技术性能满足-40℃的环境要求。

哈大铁路还首次在严寒地区铺设了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首次在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采用了防冻胀结构设计。路基“冻胀”问题,是严寒地区铁路建设的一项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路基土体在低温情况下,土中水分“冻胀”所致。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无法完全避免路基“冻胀”现象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冻胀”不至于变成“冻害”。

智能化管控系统 为安全留有余量

高铁要实现安全运营,必须车、路、信号“三位一体”,哈大高铁的智能化管控系统,让列车运行时刻处于被监控状态。

从建设标准到静态、动态验收、安全评估,哈大高铁都是按照时速350公里标准执行,试验期间最高时速达385公里。从9月下旬到11月底,两个多月的试运行阶段,动车组运行试验时速为300公里,共开行试验列车3030多列,总走行234万余公里。

运行数据表明,即使在冬季哈大高铁以300公里时速运行,安全是有可靠保证的。为了给安全留有余量,哈大高铁执行冬、夏两个运行图,冬季运营时速仅200公里,夏季运营时速300公里。

加强线路的养护维修和监测,保证固定设备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建立“冻胀”监控体系,加强轨道、接触网等固定设备的监测检查和养护维修,确保设备处于稳定状态;制定高寒气候下各类应急预案,根据小雪、中雪、大雪和大风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风雪天气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据介绍,哈大高铁动车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智能化。列车采用TCN国际标准,全车实行网络控制,与信号指挥和列车通信等列车信号系统能够完美对接。列车设有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发生的故障信息、运行状态在地面就可以实时监控。(完)

贯通南北梦渐圆——从哈大高铁看中国高速铁路新跨越

新华网吉林频道12月1日电(记者王晓明)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摄氏零上40度到零下40度、从时速200公里到300公里、350公里……继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京沪高铁运营,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后,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运营通车,成为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寒区高铁,以多项创新成果引领高寒区高铁“世界速度”。

北国飞驰:曾经遥不可及的梦

摄氏0度,水开始结冰;摄氏零下30度,煤油开始凝固;摄氏零下38.87度,水银开始凝固、温度计无法工作……摄氏零下40度,中国北车制造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宛如猎豹,以300公里以上的时速飞奔。

车体缝隙如何阻拦暴风雪入侵、如何跳出“冷凝水”陷阱保护电器部件、克服恶劣天气对路轨干扰……这些高寒区高铁的技术难题,一度困扰中国高铁,也让全世界高铁为之头疼。

此前,世界上仅有运行于北欧和俄罗斯的三条高寒高铁。这三条线路最长的不到700公里。即便是运行速度最高的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游隼号”高寒高铁,其以250公里的最高时速运行的持续时间也不到20分钟。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中国高铁瞄准“高速度、大跨度、低温度”目标,在2005年全国高速铁路起步伊始,就已经开始了探梦之旅。

“10月下旬起,东北三省普降大到暴雪,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也以完美表现通过首场暴风雪‘考验’,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持续运营时速可保持在350公里。”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部长孔风说,无数次的试验证明,哈大高铁从技术到速度、到安全度均已成熟。

创新驱动:攻克“世界性”难题

之前的动车组设备舱,是自然风冷半封闭结构,挡板、侧部裙板、底板存在很多缝隙,高速飞驰状态下容易被风雪入侵。中国北车全新设计了自然通风密封型防雪设备舱,经过长期试验证明,具备阻拦风雪攻入的功能。

列车从冰冻环境瞬时进入湿热环境,暖湿气流与低温车体相遇,除了车体下部的细小冰块会融化外,车体设备以及管路之间还会产生冷凝水,可能导致电气原件发生短路或损坏。

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在电气系统上,进行了冷凝水防护结构优化,在车体、设备舱采取排冷凝水措施,车体外采用防护高标准等级电器零部件;在制动系统上,对管路系统采用了冷凝水处理技术,使得冷凝水能及时排掉……

“轮与轨是确保高铁安全运营的核心,时速达到300公里,不再是轨道摩擦,空气阻力占70%。”长客总工程师赵明花说,“目前试验最快时速500公里,自主研发的转向架,设计时速可达600公里,我们的设计能力、研发水平已经世界领先。”

“所有高铁的车轴上,都安装了轴温报警器。欧洲的车原来没有这个轴温报警器,这是我们根据长距离快速运输的需要自主开发的。”她说。

路基防冻技术攻克严寒地区铁路建设难题。在哈大高铁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和有关单位充分借鉴青藏铁路等已有技术成果,针对哈大高铁工程特点,专题安排科研课题,并在滨绥线成高子站进行了无砟轨道路基试验。通过科研和试验,成功解决了“冻胀”控制问题。

贯通南北:“圆梦之旅”起航

速度更快、运行更稳、安全度更高、服务更优。1日哈大高铁开通首日,身处时速300公里高速运行的列车上,记者发现站着写字没有摇晃感,水杯放在桌板上不倾洒;空调孔从头顶“转移”到脚下、每个座椅下都有电源插口、残疾人卫生间更加宽敞、设施更加完备,餐车的功能、服务更加细致多样。

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因素,铁路列车正变得更快、更安全、更舒适。

赵明花说,全国的“绿皮车”50%是长客制造的。过去是碳钢材料,笨重、锈蚀,现在高铁车是航空材料、铝合金车体;绿皮车驾驶完全靠人工操作,哈大高铁车理论上已经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时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专家认为,哈大高铁的建成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已经成功破解速度、温度两大难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说,可以展望我国高铁发展的未来,一个贯穿南北、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图网正日渐清晰。

“以前我国铁路看国外,有了哈大高铁,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从此世界铁路都要看中国。”孙志明说。(完)

编辑:许银娟 标签: 高铁 集水槽 滨绥线 扶与 防冻技术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飞越太平洋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抵达旧金山

北京南锣鼓巷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 下周起暂停"接团”

美宇航局用4K分辨率拍摄极光 宛如“地球灯光秀”

高清:西沙官兵燃烧青春守护祖国海疆前沿

精彩热图

高清:福州“囧楼”吸引眼球 网友戏称为“最囧建筑”

民众畅游北京南城千亩油菜花海

美若仙子:童瑶大片曝光 精致柔美尽显优雅

台女星肯尼亚案被骗 怒开30万悬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