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物,早在殷商时代就作为帝王贵胄的奢侈实用品、特权象征而诞生。在战国后期到秦汉时代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盛世唐朝,融合了西亚及欧洲的工艺和图案,第一次达到了工艺制作的顶峰。一直到元代末期,金银器物基本还都是特权的象征。自明代中后期,民间富裕人家才开始使用一些银质器物。到了清代乾隆时期,银器的制作工艺再次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长春收藏家王先生新近收藏的一套清代皇家银胎掐丝珐琅杯碟,体现了当时银器制作的顶级工艺。
王先生介绍:北京有位年届8旬的收藏家,在收藏圈内颇有影响。今年4月,他以晚辈身份到老收藏家的家中交流学习,自然要带些礼物以表敬意,老收藏家愉快地收下。尽管此前他和老收藏家多次一起喝茶、进餐,但对于他这个晚辈,老收藏家还是要考察他的综合水平的。起初,老收藏家拿出几件普通的藏品给他看。经过几分钟后,他便对这些藏品的年代、地域、工艺特点、寓意、稀有度等方面一一做出了品评。对此,老收藏家表示赞同。在藏品的寓意方面,经过他们的一同研究,又得出更深刻一层的含义。
接着,王先生拿出自己带去的几件银器精品请老收藏家品评。看到王先生的藏品,老收藏家露出惊讶的表情,一件一件地仔细把玩、品评,并拿起高倍放大镜看了又看。至此,老收藏家已经基本知道了王先生所达到的水平,于是再次拿出10余件藏品。在一堆藏品中,王先生一眼看好这套银胎掐丝珐琅杯碟,直觉这套银器不同凡响。此套器物高约8厘米,器型规整、工艺精湛、用料考究,用行话说就是端庄秀丽、特别精巧,贵气十足。杯的底部为凸起镏金大字纪年款,碟的底部为凸起镏金大字某某馆款。杯身为银胎掐丝珐琅工艺,图案为某某馆内的实景。碟上有凸起环,为杯座,图案为八虫草。
王先生与老收藏家对藏品多方面多角度地品评之后,各有受益,相知恨晚。这时,王先生表示有意收藏老收藏家几件藏品,经过几番请求,老收藏家终于同意他挑选两件。他立刻选中了这套银胎掐丝珐琅杯碟和一方名家的铜墨盒,并表示:“您开价,我不还价。”老收藏家尽管心里不愿意,急得直搓手,可话已出口,只得忍痛割爱。结果,王先生高兴地以12万元的价格购得两件(套)藏品。由于老收藏家没有确定这套银胎掐丝珐琅杯碟的身份和出处,和王先生约定:一旦研究明白这套银器的相关信息,一定告知。因为,收藏家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拥有好藏品,却没有研究明白它的身份和出处。
回到住处,王先生立即给北京、上海和台湾的几位专家打电话,请他们帮助研究这套银器。很快,北京的两位专家到场,他们立即展开了讨论。同时,王先生把银器的照片发给上海和台湾的3位专家。经过近3个小时的讨论,综合了诸多的历史资料和制作知识,王先生与几位专家一致认定:此套银胎掐丝珐琅杯碟为清末皇家颐和园中物品!理由有三:第一器型是典型的“京工”,完全符合清末同类宫廷器物的制式;第二是工艺水平非常高、珐琅的用料仍然是以宝石粉为主要原料,做工没有丝毫的懈怠,非官员或者富豪能够随便找个工匠就做出来的。普通工匠不具备这个水平的手艺,也没有这样的原料;第三是银杯和银碟底部的款识,更加直接地标明了此套实用器物的出处,其上所绘制的图案,乃是颐和园某某馆的实景。
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在铜胎上填珐琅烧制而成的器物,基本为皇家专用。珐琅是以宝石粉为主要原料的彩料。而以银胎掐细丝焊贴、并填珐琅烧制的器物更是极少。几位专家都恭喜王先生又收得一件宫廷重器,并说实际买两件器物的价钱都买不来这一套。
当天晚上9点多,王先生给老收藏家打电话告诉研究结果,并再次感谢他惠让精品。老收藏家很高兴王先生能够以实相告,并说自己也一样高兴,毕竟收藏了几十年,也想知道它的出处。并告诉他:“这套银器是在1980年花了200元在北京一个老四合院收来的!”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