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带动区域板块突破
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成都不仅要担负首位城市的责任,而且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梯次竞相跨越。
早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市委就明确要求切实推进成都经济区建设,指明了交通共建、产业共兴、生态共保的合作重点。此后,根据国家以及省委多点多极的战略部署,这一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一幅更宏大的经济板块蓝图在成都和周边地市之间搭建起来。
2013年1月18日,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广元、内江、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11个城市的书记及市长齐聚蓉城,举行城市区域合作联席会。与此同时,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也在持续推进。成都城市群包括成都平原区域的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个城市。这8个城市区位相互连接,交通经济密切联系,2012年的GDP为14643.77亿元,占全省61.4%。成都平原都市群的加快发展,将形成多赢局面,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圈,在国内乃至全球发挥重要作用。
在多家合作平台之外,成都还广泛开展了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成德同城化合作、成都与经济区各市的抱团发展,成都与阿坝州、凉山州的全面合作等等,亮点纷呈。
成德同城化
秉天时应地利顺人和
2013年8月23日,成都市与德阳市签订同城化合作协议。这不仅是两座城市合作的里程碑,更对成都落实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成都将这次合作视为一次“秉天时、应地利、顺人和”的同城合作。
所谓秉天时,就是中央有明确部署、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国内同城化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经济版图最终可能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区等几个大的区域经济板块,同属成都经济区重要成员的成都和德阳,将面临深化合作的广阔空间。
所谓应地利,就是在成都经济区内,成都和德阳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同城化。成德两地中心城区之间直线距离不过60公里,接壤地段长达150多公里。成都与德阳分别是全省“首位城市”和第三大经济城市,有条件实现城市功能的耦合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形成辐射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
所谓顺人和,德阳和成都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民俗相近。双方都有更为紧密合作的需要和意愿。
根据协议,两座城市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确立了八个合作事项。
在协议落实方面,成德同城化合作探索了一整套制度和工作机制。首先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成德同城化发展领导机构,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为成员的成德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商讨重大事项。此外,两地还建立了信息协同发布,两市共同策划并推进同城化项目建设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