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快钱时代”结束,应回归价值投资
百姓理财要看懂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
两天来,银行业“资金紧张”的大戏让投资市场频频上演悲喜剧。一边有人手机里不断接到理财产品收益率蹿升的短信,让人心痒;另一边是股市大落大起,“抄底”者蠢蠢欲动,被套者欲哭无泪。
一夜间,妇孺老幼都对“隔夜拆借利率”这种专业金融名词有所耳闻。而在这场纠正“钱生钱”乱象的金融业大博弈中,人们似乎还是更关心“自己的钱能否生钱”。
昨天,央行对“资金紧张”进行了回应。央行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只是受贷款增长较快、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了上升和波动。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央行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买理财产品要掂量“长期与短期”
昨天,在北京海淀区西翠路工商银行营业厅,一位女士一边看当日人民币理财产品目录,一边感叹:“这么高了?靠谱吗?”目录上一款34天的保本理财产品,年收益率达到6.5%,其他略低的产品收益率也在5%上下。
3月底,银监会曾专门出台政策要对理财类产品加强管理。当时一般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4%上下,而一个月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上调,尤其在最近一周涨势逼人。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银行多达十几家,其中不乏中行、工行、建行等国有大银行。
有消息称,建设银行新发行的一款期限为33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39%。招商银行近期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7%。有些投资者收到短信推销,甚至看到过收益率达12%的产品。
据理财专业网站银率网数据库统计,近期收益率高于5%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占到在售产品的1/3;而收益率达6%从前都属于高端产品,如今投资起点也开始低于10万元,可谓是“高性价比的大众理财产品”。
该网站分析师表示,近期的市场真有点“疯狂”,也许还要持续到7月以后才能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