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价格模式,是富人沾了穷人的光”
记者:水务企业的成本是公开透明的吗?老百姓如何知道水务不存在暴利?
傅涛:自来水公司有一半还是传统体制,我认为自来水公司成本下降是有空间的。
现在自来水公司千差万别,有的公司服务很好,但是好的公司也没有好的收益。同时自来水公司的成本透明度远远不够,还有效率提高的空间,但是需要一定的机制。
自来水公司是自然垄断行业,一户人家不可能接十个水管子,谁的水好用谁的。理想的模式是大家都公开成本,依据平均成本定价,就是国际所谓的绩效评价。
成本公开对未来供水行业的成本绩效建立是非常有价值的。公开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知道,在这个区域这样的服务大概的合理成本是多少。
我想未来再过五到十年会有这样的体系,但是过程会比较慢。
现在大家都没有公开成本,价格部门也没有数据库,行业也没有相关的成本库,没有办法知道平均的成本是多少,还无法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公共服务只有公开了以后才有监督的基础,我们所有的制度基础都需要公开数据。
连同行都不知道最后的服务数据,你让老百姓怎么监管?开听证会?半天的时间,老百姓表格还没有看懂就开始发表意见?
记者:那么在目前形势下,是否水价在未来几年之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傅涛:按照我们现在的价格体系,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路是有朝一日建立合理的平均成本的识别体系;另一条路是提出更新的水价模型,就像油价一样,根据每个地域的资源稀缺程度,它的服务水平,包括它的水质、覆盖度、服务水平来确定,还要根据老百姓的承受力来确定它的价格,抛开成本。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后者。
对中国来说,水资源是非常特殊的资源。王文珂提到的十倍水价,本意是说只有提高十倍水价,老百姓对水才会重视。
北京的老百姓每人每月3吨水,每个人对水支付的成本是12元钱,在我们支付体系里是很低的。北京市极度缺水,但是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好像不是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里。
我们希望有一种更贴近实际的价格体系,根据水资源的状况确定这个区域的合理价格。比如说北京市应该是10元钱,自来水公司的成本是5元钱,那么政府收到10元钱后,给自来水5.5元,给一个合理的利润;对于付不起10元钱的人,政府可以予以补贴。而现在的价格模式,是富人沾了穷人的光。
【争论】
增水质
远重于涨水价
佘宗明:饮水安全,只是底线性的民生诉求。可以肯定的是,“增水质”的紧迫性,远重于“涨水价”。这二者的逻辑秩序,实质上也是民生福祉与部门利益的微观权衡。
老金RCRE:水质不应与水价挂钩,换句话说,即使免费,饮水也应处理到符合健康标准。水价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水价可以引导公民节水,更多与水量相关,但不该成为水质达标的条件。
农大朱毅:20世纪,全球人口增两倍,人类用水则激增五倍,水资源危机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飞速发展的中国尤甚的资源危机。提高水价,提高到绝大部分人群能产生心痛感觉、能精打细算使用的价格,是唯一解决之道。贫困人口可以采取一定用水量内发水券的补贴救济办法。
红菱砚57:我一贯不主张对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涨价!一是,原水水质遭受污染所造成的处理成本不应该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应由政府买单。二是,所谓的节约用水大头在工业、商业和农业灌溉等方面。决不能用涨水价来号召节水。“非典”时期卫生部门反复强调要用长流水洗手,如此涨价,将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置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