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二:服务资质良莠不齐 “专业”水准大打折扣
由于从国家到地方,没有统一的从业人员资格标准,月子会所大多采取内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长、考核项目都由会所自行决定。
红墙月子中心陆部长介绍说,公司招的都是当地护校毕业的学生,从培训到上岗,最少只用一个月。“在护校学过护理,哪怕没有亲自带过孩子,也有那个理论。”
依托医疗机构的都市丽人医院月子会所则认为,月嫂一般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卫生知识。
乱象三:“一对一照顾”有名无实 安全隐患暗藏风险
不少月子会所宣称“一对一”照顾,即保证1个护理人员专门护理1个宝宝,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但是记者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红墙月子中心透露其实很难,除非是24小时贴身服务的月嫂。“白天只有3个护士上班,不可能一对一。”都市丽人医院月子会所黄爱广说。
月子会所为母婴提供吃住养一条龙服务,记者走访几家当地知名月子会所时,只有一家提出为产妇购买意外保险,“以防摔伤、或者发生其他意外。”
记者在红墙月子中心看到,住着产妇和新生儿的房间只有一个门进出,作为一个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没有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多方建议:亟待立法监管 制定行业标准
月子会所出现不久便成“市场新宠”,而有关监管与之相比却呈“冰火两重天”之势。针对目前月子会所暴露出的监管盲区,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南宁市工商局表示,月子会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针对月子会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入制度,工商部门也束手无策。
正如徐丽娜月子会所负责人所说:“我们去工商局办理执照时,工商也不知道该把我们的经营范围归为哪一类,就归‘家庭服务’了。开办月子会所还要找什么样的部门办什么手续,我们也不知道。”
妇幼保健是月子会所必不可少的服务,不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认为,卫生部门并无法律依据对月子会所进行监管,也无权限对其审批。
北京君泰律师事务所邹义认为,月子会所向消费者提供的是综合服务,涉及医疗卫生、妇幼保健、食品等多方面内容,有必要采取前置审批,除了工商登记外,还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安全审批等,并接受各个部门多次实地踏勘。当企业提交的材料全部经审核合格后,工商部门才能予以正式登记。
在广西长期关注家庭服务业的业内人士陈红岗建议,月子会所服务的对象是产妇和新生儿,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较高,在饮食、保健方面有特殊要求,有必要尽快立法确定监管主体,制定行业标准,明确行业准入门槛,严格培训、考核从业人员,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填补监管“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