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调控政策不断加码 "国五条"下"猛"力遏制楼市投机

2013-03-04 08:32:49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国五条”遏制楼市投机

在部分城市房价重新抬头之际,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会议不仅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还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建立稳房价问责制等内容。其后,对个人售房征20%交易税的规定,成为该政策细则中最受关注的条款。

20%的税负会不会转嫁到持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一方,加重普通百姓的购房负担?以往“问责”并未真正实施,今后会不会流于形式?限购政策是否会常态化?两会内外,话题仍在升温。

回应>>>

张嘉极委员:

新政“稍猛”旨在抑制不合理需求

“可以说,‘国五条’用力很猛。新政对郊区、县市也进行限购——这意味着,即使是改善性需求,也得卖掉原有住房,才有资格买新房;但新政同时规定,卖房须交20%的个税。”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嘉极估计,一段时间内新政会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抑制作用。

“政府此次较多倚重限购这一行政手段,而非主要依靠市场调控手段,或许有另外的考量,就是防止热钱进入。”当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均采取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热钱有涌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冲动。“热钱进入,会造成房地产市场有需求的假象,推高房价,严重干扰国内经济秩序和质量。新政之所以下手较狠,可以理解为政府的判断,是相比改善性住房需求,当前阻击热钱的形势更为迫切。”张嘉极说。

张嘉极认为,新政明确“鼓励改善性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但还没有明确,改善性需求、投资投机需求怎么区分。此外房产信息全国统一联网工作的推进仍不顺畅。如果早日运用现代技术监测、管控楼市,能避免监管碎片化和政策盲目化。这件事其实不难,关键是摆脱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羁绊。

“以前相关政策也有问责机制,这次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张嘉极分析,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房地产市场拉动本地经济发展,并曾尝试突破限购等政策。强化问责机制,就是让地方政府明确认识、不存幻想。“个别地方出现‘闯红灯’后被立即警告,及时纠正,中央政府没有动用问责机制也属正常。”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楼市 调控政策 投机性购房 国五条 问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