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就在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的时候,有媒体称中国货币超发现象也很严重,去年中国新增货币量接近全球的一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对此,专家普遍认为,这种说法太离谱,过于片面。中国是否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不能仅仅依据一种数据就想当然,判断货币是否超发一个可靠的指标就是看物价是否稳定,而货币政策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相适应。
中国货币超发被夸大
有关中国货币超发的问题连日来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M2(广义货币)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尤其是M2与GDP的比例高达188%,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国M2与GDP的比例为63%,仅为中国的1/3。二者间较大的差距,使许多人认为中国已然货币严重超发,这也成为了一些媒体把“全球最大印钞机”的高帽送给中国的最主要依据。
对此,专家认为,表面上看,用中美数据作对比,这个结论貌似有一些道理。但若要从理论层面去分析,或做更大范围的国际比较,这个判断下得多少有些草率。尤其是仅以M2数量庞大及与GDP比值偏高就“确诊”中国货币超发,显得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这种论证没有考虑各国货币供应统计口径差异、融资结构区别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等因素。
“即使中国目前的发钞量比较大,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简单地作出中国货币超发严重的判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只能说合理的发钞应该同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相适应,比如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再次增量发行就是一种过度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