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化的主线。中国现代化最大的潜力在于10亿人以上规模的城镇化,在于着眼于现代化远期目标,高品质、高水平的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将带来的健康投资,是以消费为目的的投资。因为城镇化将带动医疗、教育、水、电、交通等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都是有实实在在消费需求的投资。”哈继铭说,一般来讲,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3倍。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就会带来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
汤敏认为,未来的城镇化和过去的城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张立群也指出:“城镇化是发展的效率问题,是发展的动力问题,而市民化是发展的公平问题。把城镇化和市民化放在一起来统筹考虑,才是科学发展,才是真正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而城镇化和市民化的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张立群说:“推进城镇化要抓好长远规划,抓好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增强城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
汤敏表示,要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一是地方政府要让在城市长期居住的、有稳定工作的农民成为市民。二是建立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国家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对“农民进城”进行支持。全国一盘棋,从整体上进行布局。
关键词 用好机遇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这一表述的背后,凝结着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比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所以,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从国内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今年,全球经济的恶化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使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传统动力——出口和房地产陷入持续低迷。”刘元春说。“从发电量、PMI、大宗商品等各方面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见底回升的态势明显。”哈继铭说。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孙立坚指出,尽管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欧债危机并无明显好转,日本以及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增长也都出现了明显放缓。因此,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复杂,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明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可能随着世界经济轻度复苏而反弹,但由于成本上涨带来的比较优势弱化,进出口增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刘元春说。
因此,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