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资产外币化现象揭示中国货币创造或生新变局

2012-08-20 15:55:20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外币存款累计增加2663亿美元,这一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2倍之多,该数字的背后,显现出当前企业和居民存款及资产外币化的新动向。

受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元反弹走强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一些外贸企业结售汇意愿明显下降,不再像往常那样,将出口所得外汇及时卖给商业银行;一些有条件的居民也加强了购入美元的行为,进行家庭资产的重组。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已经日益接近均衡水平,资产外币化现象还将持续。

资产外币化在微观层面改变企业及居民资产结构的同时,或将在宏观层面上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目前,企业结售汇行为的减少,已经影响到中国外汇占款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受当前个人和企业资产外币化影响,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增外汇占款不到3000亿元,月均增长仅为400多亿元,不及往年的五分之一,中国外汇占款增长正在与过去高增长的历史说再见。

外汇占款增长脚步的放缓甚至负增长,正影响到中国货币投放规模和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程度,以及中国原有的货币创造模式。过去十年来,外汇占款的激增形成了中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源源不断的货币投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外汇占款增长而来。可以说,在中国货币创造主渠道中,高速增长的外汇占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此前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有时央行还不得不屡屡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巨斧,来对冲外汇占款高增长带来的过剩流动性。

不过这一形势正有所变化。去年底以来,央行三次下调了准备金率,在向市场传递货币调控稳增长信号的同时,也传递出当前中国货币生成环境出现反向变化的重要讯息:由于外汇占款增速的骤降,以往由外汇占款推动货币增长的货币创造模式将发生深刻改变。而当外汇占款推动货币投放的原有渠道变得狭窄,谁来扮演推动货币投放的新角色,已成为调控部门最关注的问题。可以构想,准备金率的下调、逆回购的常态化、再贴现再贷款的使用,以及专家建议的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等举措,都可能成为新渠道中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十年来,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之外,充裕的货币一直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隐形动力。如今,在旧有货币创造模式面临改变、原有货币扩张能力出现收敛的新局面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稳增长目标,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外汇占款 外币化 拍客 货币扩张 新局面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