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脑残数据”“雷人指数”咋这么多

2012-08-08 08:50: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数据”“指数”背后有利益

既然频频招来质疑和批判,为何一些机构和学者仍然乐此不疲地进行指数发布?专家指出,这些指数的背后存在利益的考量。周清杰表示,当代人重视信息的价值,指数发布如果做得好,就会成为发布机构的一张亮丽名片,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于商业性机构而言,这也意味着更好的经济效益。

“学术界也存在一种浮躁的风气,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标新立异地制造一些指数。不管研究是否客观、准确,只要结果发布出来了,吸引了眼球,有了社会影响,就是有了成绩和效益。”谢太峰分析道,“有的媒体在其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指数发布者制造噱头想出名,媒体天生喜爱追逐热点,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一些‘雷人’的指数和研究报告被广为传播,这和娱乐圈的炒作没什么两样。”

收取项目经费和企业赞助也是一些指数发布机构的生财之道。“那些接受资助的研究,很多都是先有了结论再找数据去证明,表达的是对资助方有利的观点,谁出钱就替谁说话。像房产商赞助的研究,得出的数据肯定是房价不高。这样的指数发布出来混淆视听,社会影响很坏。” 谢太峰说。

指数发布应采取硬约束

“我们看到的一些指数在指标设计和抽样上做得不科学,这与研究者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我国擅长统计分析的人才不多,而各种指数和调研报告却满天飞,很多是由根本不懂统计原理的人去做的。”张翼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指数制作是由专业机构和具有统计资质的人去完成的,做出来的数据准确性和公信力都比较高。我国目前对于数据发布没有官方标准,学术共同体也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会出现滥发、乱发指数的现象。

周清杰认为,指数发布的成熟和科学化需要多方努力,包括发布机构的运作更加规范,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优胜劣汰;媒体更加理性,真正有自己的判断,不跟风、不炒作、不曲解;政府加大官方相关数据发布的范围,提升公信力。他还建议对指数发布采取一些“硬约束”,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制定一些规则,规范相关指数的发布;建立、健全相关行业协会和执业资格制度,提高行业门槛等。

编辑: 马原 标签: 指数 指数设计 PMI 数据 拍砖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