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兑换,民间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并预测英镑有望成为下一个对象。对此,业内人士日前在天津举行的于家堡论坛年会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需意识到风险并存。
人民币国际化渐成趋势
从本月1日起,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向前再迈一步,对日元直接交易在上海、东京两地正式开始。“从长远看,人民币有潜力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评论认为。
事实上,当天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量就接近10亿元人民币,市场给予积极回应。尽管在此之前,人民币就与俄罗斯、马来西亚、老挝等国货币实现直接兑换,但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货币,日元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之一,并且是国际储备货币,意义非同一般。
“除了增加人民币的竞争力外,还将节约大量兑换手续开支,降低风险。”业内人士认为。
与日元的兑换只是过程之一。近几年,市场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多种因素也在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化进程中。对外关联的增多也使得货币需求量猛增,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作为结算货币使用。
以贸易结算为先导,据统计,截至2012年初,基于人民币的结算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0.4%提高到11%,增长明显。
王小奕还表示,国内、国外两个外汇市场越来越接近。如果不能提供外汇市场交易产品,那么将不能真正体现市场价值,会给未来投资带来一定风险。还有资本账户的开放、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际市场的认可,都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