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4套《中国新闻》6月9日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关于现行的定价机制,业界反应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22天的调价周期太长,另外4%的变化幅度也存有争议。
周望军说,下一步的方向就是改革现行机制,增加透明度,“同时,进一步缩短22天的调价周期,且4%的幅度是不是可以缩短到2%或更低,这些都可以研究”。
周望军的表态并不新鲜。事实上,本报2010年就曾报道,业界专家的建议就是将22天的机制缩短到10天或14天,且4%的变化幅度或可调整得更小一点。
对此,卓创资讯认为,机制难出台的一个原因是“后期国际油价面临止跌回涨的态势”。高盛日前发表的报告认为,从中期看,有三个因素将推高国际油价走势:对伊朗制裁的大限即将来临,原油供给可能大幅缩紧;若主要经济体政府采取措施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动性),则国际油价可能迅速反弹;随着第二季度需求淡季即将结束,原油供应趋紧将会推动国际油价走高。
卓创资讯还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定价机制修改后必然会频繁调价,对经济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新机制推出及国际油价大涨前,国内市场可能迎来“三连跌”。王金涛预计,以现在的原油走势,“三地变化率将在6月下半月的时候迅速向-4%靠拢,7月上半月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很可能会再次下调”。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