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和谐稳定,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目标基本实现。
一、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11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从2006年的15718亿元增加到32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9%,GDP总量继续列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为58665元,列居全国第五位,五年年均增长9.1%。2011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5925和315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8.2%和19.4%;地方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1.2%,连续五年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有力地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308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0.1%。
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6年的5.9∶54.1∶40转变为2011年的4.9∶51.3∶43.8,逐步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相继获国务院批复实施。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4290、11931亿元和3094亿美元(约合19984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397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5%、17.4%和17.3%(其中出口增长16.5%)。2011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比2006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515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3619亿元,年均增长23.3%。2011年全省出口总额达2164亿美元,跃居全国第三。2007-201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0.5亿美元,年均增长5.6%;累计对外投资95.1亿美元,年均增长62.9%。2011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960亿元,比2006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长18.7%;财政用于科技支出年均增长21.3%。五年来,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7%、20.2%和23.5%,均如期完成国家阶段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6年的4.87‰下降到2011年的4.07‰,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2011年,城市化率为62.3%,比2006年提高5.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2011年,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26亿元,228个乡镇开展了整治建设,完成环境整治村3100个,累计80%以上行政村得到整治。推进200个左右省级中心镇、400个左右一般镇和823个中心村培育建设。2011年,非农从业人员比重为85.6%,比2006年提高8.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6年的2.49∶1缩小到2011年的2.3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0.8个百分点。五年来,低收入农户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由2009年的1︰2.76下降到2011年的1︰2.47。
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06年的989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840亿元,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9%(按现价计算),占GDP的比重稳定在61%-62.2%之间。2011年,民间投资8563亿元,比200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3%提高到59.9%。 2011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达42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006年的37.2%上升到39.4%。民营企业出口1299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比2006年增长1.9倍,五年年均增长23.5%。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75%左右,比2006年提高6个百分点。
五、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2011年,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分别比2006年提高2.5和1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2%。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2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2011年,有卫生机构1.67万个(不含村卫生室),每千人医生数由2006年的1.9人增加到2011年的2.28人。已设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26个。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加强,“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2011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占GDP的3.8%以上。2011年,我省常住人口中就业人口达到3350万人,比2006年增加400万人,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6年的3.51%下降到2011年的3.12%。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参保人数大幅增加,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06年的94.77%上升到2011年的96.08%,浙江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六、人民生活全面小康。
根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参阅材料《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测算,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9%,比2006年提高10个百分点,24项指标中已有16项指标100%达到并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6年的68.1%提高到2010年的87.3%,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8265和7335元增加到2011年的30971和13071元,年均实际增长7.6%和8.4%,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三位,省区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06年的13349元增加到2011年的2043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5762元增加到9644元,分别增长53.1%和67.4%,年均增长8.9%和10.0%,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6%和37.6%。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由2006年的35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3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55.6平方米增加到60.8平方米。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由2006年的1080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945亿元。
过去的五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过多依赖国际市场、依赖传统工业的结构性弊端暴露,企业素质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制约突出,环境承载压力较大,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亟待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既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
今后的五年,是浙江加快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浙江省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弘扬浙江的创业创新精神,真抓实干,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记者 周依依) 编辑:许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