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经济
房价“大起大落” 并非调控题中之义
2011-11-08 08:57: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房价“大起大落” 并非调控题中之义

资料图:2011年10月30日 上海:过高房价正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 施工人员在上海顾村大型保障房建设工地施工(2011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发(严大明 摄)

以“国十条”为代表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启动至今已一年半有余,期间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限价、限购、限贷、房产税等一系列调控举措,躁动楼市开始降温并渐趋理性,尽管在调控过程中充斥着各种“杂音”,但时至今日中央高层态度依然鲜明———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十条”、“国五条”,还是“新国八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一以贯之的房地产调控目标。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去除泡沫,使房价合理回归的思路贯穿了本轮调控的整个脉络。

这从中央一再强调并要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的多次表态中可以得到证实。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限购”政策不仅没有松动,而是更加严格。虽然“步履蹒跚”,但“扩容”态势未减,11月1日珠海实行的“双限”政策就是一例证。

目前楼市正处于关键敏感期,伴着房价“拐点”隐约浮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博弈也进入白热化,此时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阵波澜。这在资本市场可谓立竿见影,每有松动传闻出现,地产板块就一改往日颓废走势而走强。这提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调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地方出于税收和土地财政等自身利益考虑有很大松动既有调控举措的冲动,部分地方政府迟迟不出台限购举措也并非偶然,因此,不到最后一刻楼市调控根本不敢轻言胜利。

调控的累积效应正在显现,而对于当前楼市出现的各种“杂音”和触碰“高压线”举动,中央态度也十分明确———“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这无疑显示出坚持调控政策的决心,令寄望调控松动的一厢情愿想法破灭。排除“杂音”的干扰,保持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是调控的目标所在,“合理”二字看似简单,实则颇具深意,避免房价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很多人对房价下跌乐观其成,甚至认为房价下跌个三、四成,银行也能承受得起,但房价暴跌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目前银行业直接对房地产相关企业和个人贷款约9.5万亿元。房价大幅下跌势必造成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无法归还,不少按揭贷款也会出现违约,无疑将产生大量不良贷款造成银行资产缩水,换句话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可能导致银行业危机,美、日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市场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钢铁、水泥、电力和家电等行业,有经济学家就曾估算,中国共计约50%的G D P都与房地产市场的命运相关,由此可见一斑。希望房价暴涨暴跌很可能会落空。

事实上,本轮调控中呈现出明显的“有保有压”、“双轮驱动”的特点,一方面加大力度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另一方面又大规模投资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在将住房的使用功能体现得更充分,让房地产市场回归本来面貌之后,短期调控政策必然会退出,届时房地产市场调控很可能会将目光投向更为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马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人物篇
>> 详细

各地新闻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1月10日至14日出席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详细
点击排行
  十二五铁路年投资规模或降至5000亿元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履新后首亮相强调支持小微企业
 
视觉